正文

第一章 大规模的江户城区建设(13)

大江户八百八町 作者:(日)石川英辅


“于七时离开江户日本桥”的

“七时”是现在的几时

时间的划分与计时方法

一刻的长短因季节而变化

在现在的计时法中,一小时的长短是恒久不变的。但在一直使用到明治五年(1872年)的不定时法中,其时间单位“一刻”的长度却是随季节和经纬度的变化而变化的。

不定时法中规定,太阳的中心在地平线下七度二十一分四十秒的位置时,为白天的开始,称“明六时”。虽因季节而异,明六时在日出三十五至四十分钟前,也就是天快亮的时候。

而夜晚的开始被称为“暮六时”。计算的方法与明六时相同,即太阳的中心在地平线下七度二十一分四十秒的位置。与明六时相反,暮六时是在日落后的三十五至四十分钟之时。

白天的一刻,是把明六时与暮六时之间平分成六等份后的其中一份;而晚上的一刻,则是把从暮六时到明六时之间平分成六等份后的一份。

此计时法中关于时间的叫法也很复杂。按时间的顺序在明六时之后的,不是递增的七时和八时,而是递减的五时和四时。而四时后又突然跃为九时(正午),之后再递减成八时、七时、暮六时、五时和四时,然后又突然到九时(深夜),再到八时、七时、明六时,以此循环。

因早晚时间的表示相同,若在时刻前加上“早”或“晚”似乎更易区别。但江户人却从来不加这个说明。

另外,不定时法中关于一刻的长度,也会因季节而变化。严格地说,其长度每天都在变。但因每天都对时间进行调整很不现实,所以只在以立春开始的二十四节气之日加以变动,即大约每隔十五日调整一次。

因此,江户人所说的“七时离开”,若不标明季节,也就无法说清具体是现在的几点。若在六月二十二日的夏至这天就是现在的两点十五分;十二月二十二日的冬至为四点;而若在旅游季节的五月六日立夏这天,则为两点四十分。

◇与太阳同作息的合理生活

在现代人看来,依照季节变化而改变时间的长短很不方便。但在当时那个还没有电灯的时代,为了最大限度地有效利用阳光,在明六时起床,日出之时就开始一天的生活,对江户人来讲才是最合理的。并且,因为只要确定太阳的位置就能知道大概的时辰,因此在钟表还未普及的江户时代,不定时法反而更方便、更科学。

很多书籍里都说,到了春分和秋分,按照不定时法昼夜长度将变成一样。但因明六时和暮六时表示的不是日出与日没的时间,所以这是不正确的。在江户(东京),若要使明六时和暮六时与现在的早六点、晚六点相同,应该是在二月下旬左右的雨水时节。

位于赤坂的山王日枝神社和神田明神(正式名称为“神田神社”)[ 东京都千代田区外神田二丁目的神社,是江户的总镇守神社,俗称“神田明神”。最初被设在神田桥御门内的芝崎村,后迁至骏河台,元和二年(1616年)又迁至现处。],供奉着保护将军家出生地之神。因当时人们把将军大人也称为天下大人,故在这两座神社举行的祭祀活动,就被称为“天下祭”。山王祭与神田祭隔年轮流举办。

此外,只有在这两个祭祀活动时排起的长队,才被准许通过江户城。队伍从半藏门横穿江户城直到大手门。据记载,祭祀队伍是一边在将军和幕府重臣面前表演节目和杂耍,一边前行的。俳句诗人宝井其角[ 宝井其角(1661-1707),江户时代前期的著名俳句诗人。]对此也曾留下许多诗句。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Copyright © 读书网 www.dushu.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15019699号 鄂公网安备 420103020016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