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一章 大规模的江户城区建设(15)

大江户八百八町 作者:(日)石川英辅


充实消防,

奖励防火建筑

普通民众也积极推广各自的防火对策

逐渐完备的设施和对策

为减少江户的火灾,幕府积极采取了各种措施和对策。首先,在各町町役[ 身份与普通百姓相同,在町奉行下掌管都市民政的官职。]办公处的自身番和辻番[ 在武士宅邸聚集区设置的用于警备目的的番所。]设置火见橹,以提高火灾警报能力。在明历大火后,又积极推广防火对策,有计划地设置了防火空地和防火堤等防止延烧的防火带。

因按当时的消防技术,无法用水直接扑灭大火,设置防火带,防止延烧就成了幕府防火的主要着眼点。

防火空地的设置虽然收到了明显效果,但因是人为的强制设置,有碍市区街道的发展,而受到部分町人的反对。

◇商家的土墙仓房和地窖

幕府末期,英国驻日本外交官米特福德[ A.B.Mitford(1837-1916),幕府末期来日的英国外交官,著有《英国外交官眼中的幕末维新》。]曾在横滨遭遇火灾。事后,他对火势蔓延之迅速作了如下的描述:“日本之火灾(与英国不同)连着房檐,一座接一座地迅速扩散开去。”庆长(1596—1615)以前的民家,几乎都是草房顶。庆长六年(1601年)由骏河町的出火而引发的火灾,几乎将当时的江户全部烧毁。幕府认为延烧的主要原因在于房顶是易燃的茅草,此后便明令禁止使用草,而一律改用木板。

明历大火(1657年)后,幕府设置了防火空地及防火堤。并作为享保改革[ 由德川幕府第八代将军德川吉宗于在位的享保年间(1716—1745),以幕府财政安定为主要目的进行的一系列改革。他大刀阔斧推行的一系列措施,被认为是江户三大改革中最成功者。一般认为,若无此番改革,幕府的倒台将会更加迅速。]的一环,设立了“町火消”等消防组织。

同时,幕府还鼓励建造耐火建筑。对武士,幕府大力奖励瓦房顶;对町方,除了鼓励建造土墙,贝壳防火屋顶及土墙仓房等规范的耐火建筑外,把木板房顶改成瓦房顶的计划也逐步展开。瓦的价格最初很昂贵。但在延宝年间(1673—1680)出现的轻而结实且价格低廉的栈瓦,使瓦房顶得到初步普及。但无论如何便宜,瓦的价格还是高于木板,幕府就颁布了诸如免除五年公役[ 江户时代幕府对町人设立的夫役。]和买瓦可以贷款等一系列优惠措施。

聚集于日本桥附近的商家,也有其各自的防火对策。他们除了把仓库建成土墙外,把店铺也做成类似的结构。还在住房地下挖地窖,当火灾发生时就可以把家财安全转移进去。而一些大的店铺则在土墙仓房内再挖一个地窖,以确保双重安全。

因地窖比土墙仓房和土房更实惠,据说江户所有因财力不足或没有土地的小商贩都选择了挖地窖这种防火方式。但因下町一带的地下水位较高,地窖极易渗水,人们通常都是在等到大火快烧到家门口时才把贵重物品扔进窖内。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Copyright © 读书网 www.dushu.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15019699号 鄂公网安备 420103020016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