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二章 八百八町的百姓生活(5)

大江户八百八町 作者:(日)石川英辅


走街串巷的小商贩—

为里长屋居民提供应时物品

与百姓生活息息相关的贩卖内容

终年不绝的叫卖声

在没有冷冻冷藏技术的江户时代,挑着食物沿街叫卖的小商贩,就成了没有财力进行囤积的普通百姓主要的供货商。他们除了为人们提供一年四季的时令瓜果蔬菜,也贩卖诸如蛤仔、蚬子、纳豆和煮豆子等不择时节的食物。关于这类小贩的详细情况将在后面详加描述。这里先介绍一下好像俳句的“岁时记”[ 将俳句中一年四季的风景、动植物、衣食住行等生活景象以及各种活动等,按季节归类描述汇总而成的书,也称季语集。]一样,为江户百姓提供时令商品的行商小贩。

首先为了迎接新年,他们会在年末挑着门松[ 指在日本的正月初一(现为阳历1月1日),在家门口摆放的一对用松枝和竹子做成的装饰。古人认为神灵会在树梢现身,因此把摆门松作为将年神请进家的方式。新年时将松树抱回家的习俗始于平安时代,到了室町时代改为将门松装饰在玄关口。]和作为小孩子玩具的风筝等挨家贩卖。过完年入春后他们会捧着樱草,初夏时会担着秧苗和水晶花,端午节前后又会挑着菖蒲花、菖蒲刀[ 古时每逢端午节(男孩节),人们会用菖蒲叶做成日本刀的形状,插在男孩子的腰间。现在多为木刀并只用作家庭装饰。]和鲤鱼旗[ 江户时代每逢端午节,即阴历五月五日,希望生男孩子的武士家族会在门前挂上描有鲤鱼图案的布或纸,使其随风飘动,模仿鲤鱼游动的样子。明治维新后,改为阳历5月5日。鲤鱼旗来自中国古代鲤鱼跳龙门的传说。]沿街吆喝。

盛夏时节,有的小贩会用代表夏季风景的金鱼来吸引小孩子的目光;有的会卖凉水和泡着糯米团的糖水为人们解暑;还有的会通过贩卖西瓜、青花鱼、凉粉、竹帘、煮毛豆、茄子和牵牛花等各种商品为人们带来一丝凉意。

入秋之后,小贩们纷纷摆出细竹枝和长条诗笺[ 在七夕节时,日本有装饰细竹叶的习惯。并把若干枝细竹叶插在一起,在上面挂上写有心愿的诗笺。]为七夕节作准备;到了深秋,又会为人们及时供上芒草、红薯和菊花等供奉用的花卉蔬菜,为赏月增添几分气氛。

当冰雪覆盖大地之时,这些小贩冒着严寒贩卖防寒棉帽。而热气腾腾的面条、夜鸣荞麦和田乐酱烤豆腐[ 田乐酱烤食品的名称来源于日本传统歌舞的“田乐”。田乐成立于平安时代中期。关于其由来,有说是在开始插秧前为了乞求丰收的求神活动,也有说是一种舶来文化。而田乐酱烤食品中最常见的豆腐在平安时代末期从中国传入时,经常被切成梆子的形状,用扦子串起进行烧烤。其形状与田乐的一种“高脚舞”—在田头踩着高跷跳的舞—十分类似,便由此得名。其做法及味道因地而异。比较常见的田乐酱是用红味噌做成的。]等更是此时的畅销食品。

可以说,江户沿街叫卖的小贩们涉及的商品可谓应有尽有,不胜枚举。

◇奇装异服的小商贩—招揽顾客的好办法

到了江户时代中期后,小商贩们在沿街叫卖商品的同时表演的街头卖艺,又成了另外一道独特的风景线。

他们身着艳丽的服装,挑着醒目的招牌和商品,用抑扬顿挫的曲调和幽默风趣的语言吸引顾客们的视线。这种贩卖方式从明和到天保(1764—1844)流行了八十来年。之所以能如此长盛不衰,或许是这些奇装异服正符合了喜欢新鲜事物的江户人的口味。

在这些叫卖中,身着红色和服,后背六尺长(约180厘米)纸糊辣椒的是卖七味辣椒粉[ 日语为“七味唐辛子”,常简称为“七味”。它以红辣椒粉为主,外加罂粟壳、陈皮、芝麻、花椒、大麻子、紫苏、紫菜、肠浒苔、生姜和油菜子等多种辅料配制而成。不加有任何辅料的辣椒面被称为“一味唐辛子”,简称为“一味”。]的小贩;穿着漂亮的装束,将手巾在头上绑成吉原式结[ 把长形手巾横向对半折后从额头向发髻后绑起的发式。这是花街柳巷等的街头艺人经常采用的系法。],叫卖声优雅动人的是卖斑[ 鲱科,俗称刺儿鱼、磁鱼、气泡子等。体侧扁呈长椭圆形,一般体长13至16厘米,重8至15克。]寿司的小贩;屁股后面装上尾巴,给买了狐狸糖的小孩子跳狐狸舞的是卖糖人的小贩;而吊着醒目的大灯笼的则是贩卖深川特产江米条的小贩。

除此之外,边讲孝行糖[ 落语中的一个段子。大意是,与太郎因非常孝敬父母受到奉行的褒赏,得到赏金5贯。长屋的大家及左邻右舍怕与太郎把钱全花掉,就提议让他做卖糖人的小生意。而与太郎的糖也因“吃了与太郎的糖,小孩子都会孝敬父母”的传闻而越卖越火。某日,他来到水户样的武士宅邸一带卖糖。水户样的武士宅邸地处僻静之处,被称为是江户对町人最严厉的地方。但生性死心眼儿的与太郎却和往日一样穿着惹眼的服装,边敲锣打鼓边吆喝着“孝行糖!孝行糖!快来买孝行糖!”一家宅邸的看门人先是警告,再是轰赶他,可与太郎却越敲越起劲。气不过的看门人抄起棍棒将他一阵毒打。偶然路过的路人见状拉住看门人,向他解释了原委后从棍棒下救出了与太郎。问他哪里疼,与太郎抽泣道:“脚……心……痛……(音同孝心糖)。”]的故事边卖孝行糖的小贩,和为人们喜爱的边踏步边吆喝商品名称的伽兰汤[ 治腹痛的药。当时因其独特的贩卖形式而受到欢迎。但因实际上并没什么效果,不久便被废止。]小贩等也经常出现在各种随笔等文学作品中。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Copyright © 读书网 www.dushu.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15019699号 鄂公网安备 420103020016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