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诗意的栖居(2)

这不是旅行 作者:祁天


回到街上,顶着秋风,行道树和灌木还是那样娇艳,红黄二色,纯粹得堪比化纤制品。有时发现鲜艳夺目的花草,上去一摸,原是假的,多失望而不屑;然而本以为是假花,一摸,却是真的,感动之情因此油然而生。置身爱荷华州的城里乡间,便常怀这种“弄真成假”的感动。

没几步,我们走进一家公共图书馆。朋友兴奋地把我领到一处挂满油画的高墙前:“这是本城一大特色,不光借书,还借油画。免费在家挂一个月,看腻了拿回来再换。”

我抚着边角略有坑碰的画框,透过它,看到了背后的故事:这幅今天挂在你的床头,明天便摆在我桌前。你我互不相识,却拥有共同的美学体验——又是一个永不终结的充满诗意的接龙。

朋友转身把我带入一个专为儿童开放的读书区,只见几个孩子乐不可支,与一只玩具大象滚在一处。

“玩具是和书配套的,都可以借走,跟那些画一样。”朋友如是说。我点点头,环顾四周。儿童区外,有很多家长模样的成年人,慵懒地躺在沙发上,空对着窗外蘑菇状的五彩树木。晒着秋天金灿灿的阳光。今天是礼拜日,生活到这里变得如此惬意。

“农而不村,偏而不僻,荒而不凉。西部的自然和东部的人文互让妥协,又相辅相成。农业令其粗朴,而学术气息让它传神……”心里积蓄了一连串的修辞,但等我一张嘴,又总觉得不对味,横竖说不出那股子灵性。

朋友听罢,摆摆手说:“总结的没错,但听这个——我们系的开学典礼上,系主任曾面对一群表情迷惘、甚至不知身处何方的学生说:‘在经济和政治的层面,我们确实被边缘化了。但正是这种边缘化,为我们带来更多的空间和自由去思考。因此,在思想层面,我们站在正中央!’”

我心中一震,叹服一语中地。

在美国人的意识里,“农村”并非一个土得掉渣、受人歧视的词汇,相反,有时却是诗意的。在像样的生活得到满足之后,卸下政治框架的约束、经济发展的包袱,沉吟在舞台边缘的安宁中,思想也许能绽出更为繁盛的花朵。

临走,我们又想起一个被人忽视的背景故事:还记得《廊桥遗梦》么?片中的男主角走过万里土地,阅遍无数美景,却始终把心牢牢地系在爱荷华州麦迪逊县的廊桥上。外面有千般城市,万种风光,为什么偏偏又是爱荷华?……也许比起锦绣灿烂的新英格兰,比起自由粗犷的西部,这里有最为诗意的栖居。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Copyright © 读书网 www.dushu.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15019699号 鄂公网安备 420103020016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