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哈佛大学费正清中心五十年史中文版序言

哈佛大学费正清中心50年史(1955-2005) 作者:(美)薛龙


柯伟林①

①柯伟林:哈佛大学历史系讲座教授、哈佛商学院讲座教授、哈佛大学资深杰出成就讲座教授、哈佛中国基金会主席、费正清中国研究中心主任。

中国是当今世界上最具活力、变化最快的国家。哈佛大学费正清中国研究中心致力于推动有关中国各个方面的研究。它探讨这个不断演进中的伟大文明的文学、艺术与历史,考察这个正在崛起的国家的社会、政治和大众文化。它探索中国的当代地理与历史地理,不论是利用地图还是通过卫星,不论是透过北京、重庆还是香港或台北的视角。它研究中国的私人财富和公共卫生,也研究中国的经济与环境。

一个研究中心显然不能胜任所有这些研究工作,但它可以让从事这些研究的学者们共聚一堂。自1955年成立以来,费正清中心一直将此作为自己的使命。从那时起,几十年来,哈佛大学有幸招揽了众多的中国研究专家,他们的学术专长遍及人文、社会科学和自然科学领域。今天,哈佛法学院、政府学院、医学院、公共卫生学院、设计学院、神学院和商学院的中国研究专家让我们的师资更壮大。从波士顿到伯克利的众多院校的学术同行也进一步扩充了我们的实力。最重要的也许是我们在世界范围内建立起的学术合作关系:从北京、南京、上海、广州,到台北、香港、东京、首尔,再到柏林、伦敦、隆德和莫斯科,我们的朋友遍天下。

通过将哈佛与全球各地的一流学者汇聚一堂,共享学术资源、交流研究方法和学术观点,费正清中心致力于全面分析和理解大中华世界。为此,中心每年都会举办大量的研讨会、工作坊和学术会议,为热烈的学术讨论和辩论提供平台。今天,参加这些学术活动的不仅包括费正清中心的二百多位学术联系人(其中有老师,也有研究生),也包括本中心的数十位应邀来访的贵宾、博士后研究员和访问学者——他们有的来自美国,有的来自其他国家,尤其是中国和大东亚地区。

在这本书中,薛龙教授以娴熟的文笔讲述了费正清中心的历史。这段历史中折射出美国和世界范围内中国研究领域的学术发展史。它反映了美国国内有关冷战的争论、由越战激发出的情绪、早年与台湾的紧密的学术联系、1972年以后与中国大陆的学术合作的逐步恢复,以及过去五十多年费正清中心在大中华研究领域的学术盛况。费正清中心在哈佛大学冯汉柱图书馆中的馆藏文献便是这段历史的结晶,其中包括了数目众多的有关中国1949年以来政治、经济和社会发展的特色文献。

费正清先生建立这个研究中心的目的有很多。他希望推动基础研究,从而帮助我们美国更好地理解中国过去和现在发展过程中面临的主要议题,他也希望促进相关的教学和出版工作,将这些研究成果与公众分享。费正清自己是一位学者、一位老师,同时也是一个热衷公共服务的人。对中国研究领域的师生来说,费正清中心是哈佛大学内独一无二的学术活动中心,它的学生和学术联系人都已成为美国乃至世界范围内的一流学者和教师。自1956年启动以来,我们的“哈佛东亚专著丛书”已经出版了三百多种,“哈佛当代中国书系”也已经发行了二十多部。从费正清中心涌现出来的学术思想和学术观点已经在国际学界、政界、商界和艺术界产生了广泛的影响。

我非常感激薛龙教授编写这部历史,非常感谢费正清中心访问研究员路克利把本书介绍给广大的中国读者,也非常感谢陈松教授对本书中译本的精心校阅。我要特别感谢自费正清以来本中心的历任主任,他们为中心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在此基础上我们将继续努力。

2011年8月

于麻省剑桥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Copyright © 读书网 www.dushu.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15019699号 鄂公网安备 420103020016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