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哈佛大学费正清中心五十年史英文版序言

哈佛大学费正清中心50年史(1955-2005) 作者:(美)薛龙


马若德①

①马若德为Roderick MacFarquhar中文名,或译作“麦克法夸尔”。2005年马若德任费正清中心主任。——译者注

在哈佛大学费正清中心的同仁庆祝中心五十华诞之际担任中心主任,我感到非常荣幸。作为纪念活动之一,我的前任——杰出的伊维德教授——请中心的助理主任薛龙博士为中心撰写一部历史。这部历史将中心的起源追溯到1955年,尽管那时中心还很不起眼,仅仅是一个有关中国政治经济的研究项目。本书正是薛龙博士艰辛劳动的结晶。包括世界上好几百位学者在内的每个与费正清中心有联系的人都将和我一起感谢伊维德的这个倡议,更要感谢薛龙博士的辛苦工作。我也要代表中心感谢史密斯·理查德森基金会的支持。

薛龙博士在他的引言中提出,中心的各位主任是中心发展的催化剂,他们让中心的思想资源充满活力。因此,除了在哈佛档案馆爬梳资料外,他的研究方法主要是通过采访我们这些主任来了解我们当年的目标和努力。这样做是否让本书充满了自卖自夸的调子,我请读者自己判断。或许这看起来也没什么好惊讶的——毕竟,这本书写的是哈佛大学的一个项目。

继承先辈开创的事业并发扬光大,这在美国是一个传统。但是,薛龙的研究技巧展现了前后相继的几位主任如何以自己的方式理解他们肩负的使命,而不仅仅是在前人的足迹上亦步亦趋。尽管如此,我们这些主任都许身于费正清教授定下的目标,力图打造一个思想活跃、学术多元的研究社群,致力于研究世界伟大文明的一部分,以及她面向二十一世纪的当代转型。这份承诺乃是贯穿本书的一个主题。我希望,本书的读者会同意,费正清中心不但走过了辉煌的半个世纪,而且只要我们继续坚守这份承诺,费正清中心必能满怀信心迎接她的未来五十年。

2005年9月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Copyright © 读书网 www.dushu.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15019699号 鄂公网安备 420103020016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