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一章(10)

哈佛大学费正清中心50年史(1955-2005) 作者:(美)薛龙


那时,俄国研究中心主要从事研究和出版事宜,尽管它也管理着俄罗斯硕士项目且至今如此;中东研究中心也参与管理它的地区研究硕士项目(这一状况迄今也仍在持续)。因此,请东亚研究中心管理教学在哈佛校方看起来自然是合适的。然而,费正清想让东亚中心成为一个纯粹的研究中心,全力支持论文撰写阶段的博士生和博士后阶段的学者,同时积极出版学者们的研究专著。来自福特基金会和美国政府的关于当代中国研究巨额资助让东亚中心得以把自己重组为一个侧重于博士和博士后研究以及学术出版的研究中心。

这个变化在1961年宣布,中心(CEAS)的新名字改为东亚研究中心(EARC)。在新的名字下,它不再管理东亚地区研究的硕士项目。中心也最终把管理历史和东亚语言联合博士项目的责任转给了东亚语言与文明系;这个项目是由一位名叫叶理绥的俄裔日本问题专家创立,尽管他所领导的哈佛燕京学社在名称上与中国有着不可分割的联系。叶理绥大部分的职业生涯都是在哈佛度过的。1936年至1956年,他曾担任哈佛燕京学社主任。然后,他于1957年离开哈佛,退休,并回到欧洲。但是他所创立的历史和东亚语言项目从1941年10月起在哈佛延续下来了。①

①哈佛东亚地区研究硕士项目(RSEA)创办于1946年。参见1946年4月16日《哈佛红》刊载的《新的外交研究项目将于秋季开设》(New Program in Foreign Affairs to Begin in Fall)和1946年11月30日刊载的《中国研究涉及所有学科》(China Regional Study Hits “All Disciplines”)。詹森(Marius Jansen)记述了当年自己1946年从军队退役时,费正清如何把他引入新开创的这个地区研究硕士项目。参见詹森《德川幕府时期的中国》(麻省剑桥:哈佛大学出版社,1992)第IX页。詹森是一名研究现代日本的知名学者。他早期的工作主要是研究现代中日学者之间的互动。1957年11月26日的《哈佛红》刊载的《地区研究》(Regional Studies)一文记述了东亚地区研究硕士项目(RSEA)的有关情况。东亚语言与文明系于1972年启用现名,此前名为远东语言系。1972年3月,时任远东语言系代理主任的希伯特(Howard Hibbett)正式建议改名。见哈佛档案馆东亚研究理事会(Council on East Asian Studies)档案中1978年3月6日希伯特给院长邓洛普(John Dunlop)的信。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Copyright © 读书网 www.dushu.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15019699号 鄂公网安备 420103020016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