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一章(17)

哈佛大学费正清中心50年史(1955-2005) 作者:(美)薛龙


二十世纪六十年代和七十年代,东亚研究中心有大批关于中国的学术著作问世。其中一些是哈佛大学出版社出版的,这些通常是费正清向编辑们建议的结果。1958年,哈佛大学出版社出版了新发起的“哈佛东亚丛书”(Harvard East Asia series)的第一本书,即费维恺所著的《中国早期工业化:盛宣怀(1844~1916)和官督商办企业》(Industrial Enterprise in Modern China: Sheng Hsuan-huai and the Kuan-tu shang-pan System)。到1965年,该丛书已经出版了二十二部书;到1975年,这个丛书已经包含了七十多本著作。如前所述,一旦从研究生那里收集到足够的优秀论文,“哈佛中国研究论文系列”就会出版一次。更为专业的中国研究成果起初是通过东亚研究中心主持的“哈佛东亚专著丛书”(HEAM Harvard East Asian Monograph series)以平装本出版,后来则以省却了护封的精装本出版。这个丛书中的第一部著作是梁方仲的《一条鞭法》(The Single-Whip Method of Taxation in China,1956年英译本);到1965年该丛书已经出版了十九本专著。

从1958年开始,费正清写的每个年度报告都强调了中心主持或参与的大量学术作品出版。当出版到第三个丛书“哈佛美国与东亚关系研究丛书”(该出版项目系东亚研究中心与历史系合作进行)时,东亚研究中心的出版品清单变得很长很复杂,以至于在东亚研究中心二十年报告中用了七页篇幅、十一个门类介绍1955年至1975年间通过东亚研究中心出版的中国研究著作。费正清对出版研究成果非常重视,他认为这样可以使学术成果流传更广,也可以提高东亚研究中心和作者们的声誉。因此,在费正清的任期内,学术专著陆续出版。哈佛东亚专著丛书直到今天仍在继续出版。①

①费正清在自传第357页至361页提到了学术成果的出版和哈佛大学出版社。无论是否已经完稿,在哈佛从事中国研究的年轻学者通常会把自己的成果呈交费正清,请他提出意见。数十年如一日,费正清总是会仔细地阅读他们的作品并提出细致而有益的意见。费正清努力帮助自己的学生尽早出版学术作品,将此作为研究生培养计划的一部分,这一点连哈佛校外的人也都了解和敬仰。想当初,二十世纪六十年代末七十年代初我在密歇根大学读研究生时,是多么羡慕费正清鼓励研究生出版学术成果啊!在哈佛大学出版社出版哈佛东亚丛书的过程中,东亚研究中心帮助出版社准备这些著作的后附内容,尤其是其中的术语表(参见下文第147页注解①),这一点在中心早年的年度报告中也常有述及(如哈佛档案馆所藏中心1959~1960和1960~1961年度报告)。早年(1956~1962),正式名称为哈佛东亚专著丛书的这个书系,从1958年起曾被称为“特辑”(Special Series)。1955年起东亚研究中心和历史系联合开办了“美国—远东研究”(American-Far Eastern Studies)项目,该项目从1959年起资助出版了一套参考书。参见东亚研究中心1960~1961年度报告第4页至5页(哈佛档案)。伊文思的《费正清与美国对现代中国的理解》一书第194页记述了这一出版项目。此书第200页也记述了哈佛东亚专著丛书的出版情况。这一丛书中每一部作品的后面都附了一张完整的清单,列出了这套丛书中所有书的书名。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Copyright © 读书网 www.dushu.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15019699号 鄂公网安备 420103020016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