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一章(18)

哈佛大学费正清中心50年史(1955-2005) 作者:(美)薛龙


迁入柯立芝楼

1963年,东亚研究中心从敦斯特街16号迁入了剑桥街1737号,也就是后来的柯立芝楼。这里曾是大使宾馆。此前,为了建设被称为霍利奥克(Holyoke)中心的行政中心大楼,哈佛决定开始拆除霍利奥克地段(也就是马萨诸塞大道、霍利奥克街、奥本山街、敦斯特街围着的那一块地方)的建筑物。规划中的新建筑是一栋极具二十世纪六十年代风格的水泥建筑,它形体巨大、气势逼人、异常突兀。这和那些为了给它腾地方而被拆除的充满十九世纪风格的砖石建筑大不相同。早在1957年就已经宣布,规划中的霍利奥克中心和大学健康服务中心将建于此。因此,费正清和其他在敦斯特街16号办公的人几年前就已经知道搬迁到一个新地方仅仅是个时间问题。今天,矗立在那里的笨重的水泥建筑霍利奥克中心大楼很好地利用了室内空间,但其外部设计既陈旧也没有什么吸引力。①

①霍利奥克中心(Holyoke Center)这一名称于1961年6月正式公布,是为了纪念哈佛大学的第九任校长霍利奥克(Edward Holyoke)。这栋建筑的设计风格被认为是很大胆前卫的,因为这个庞然大物在风格上与周遭建筑大不相同。1957年10月30日,《波士顿旅行家》(Boston Traveler)刊登的《哈佛筹建卫生中心》(Harvard Plans Health Center)一文,首次宣布了建设这个新中心的计划。1957年7月17日的《波士顿环球日报》(Boston Daily Globe)刊登《哈佛的新计划将使老广场焕然一新》(Harvard's Plan Will Give the Old Square a New Look)一文列出了因为该街区改造将被迁走的一些商业设施。1959年12月30日《波士顿先驱报》(Boston Herald)刊登了《哈佛筹建新中心》(Harvard Plans New Center)一文记述了破土动工的实际情形。1963年5月,东亚研究中心执委会会议发布了迁址的通知。参见1963年5月24日东亚研究中心第92次执委会会议记录(哈佛档案)。东亚研究中心这年夏秋迁址,1963年11月完成。肯尼迪总统遇刺也在此时。据石约翰介绍,当时他还是一个研究生,中心那时正计划举行一个乔迁庆祝会,可是肯尼迪总统遇刺的消息传来,庆祝会立即被取消了。关于这一次年中搬迁的情况,参见中心1963~1964年度报告第3页(哈佛大学档案)。

哈佛于1963年5月以137.5万美元买下了大使宾馆。这个六层的砖结构建筑基本上是个公寓式酒店,有九十套公寓和二十四个供短期入住的客房。有些退休的哈佛教授居住在大使宾馆,因为这里还算是校园,并且这里的生活情调比较文雅。客房和公共餐厅很快就被哈佛关闭,长期公寓住户也在随后几个月里被迅速迁出,以便让哈佛的学术单位迁入办公。当1963年下半年各学术单位迁入时,东亚研究中心、俄罗斯研究中心、中东研究中心占据了该楼的第二、三、四层。东亚研究中心在三层。达德利楼的通勤学生也将这里作为他们的活动中心,他们在一楼,直到1967年迁出此楼。只有学生们管理的哈佛广播台没有迁过来。他们在敦斯特街16号的地下室继续工作,直到拆迁工来到这栋古老而自豪的建筑的那一刻,他们才撤离。1967年,为了纪念1910年至1928年担任哈佛图书馆第一任主任的柯立芝(Archibald Cary Coolidge),大使宾馆被重新命名为柯立芝楼。①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Copyright © 读书网 www.dushu.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15019699号 鄂公网安备 420103020016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