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一章(22)

哈佛大学费正清中心50年史(1955-2005) 作者:(美)薛龙


1965年,三位新的教授应邀加入中心的执委会。其中一位是罗索斯基(Henry Rosovsky,1959年获哈佛大学博士学位)。他是研究日本经济和二十世纪经济发展的专家。当他还在哈佛读研究生的时候,有一天被费正清叫去。此前,他从未见过费正清,此时费正清却鼓励他转向中国研究。费正清敏锐地意识到中国研究领域缺乏训练有素的经济学家,这一点他曾在写给文理学院院长的年度报告中多次提到。但是,罗索斯基曾在日本呆过,对日本的经济生活非常着迷,因此尽管费正清再三恳求他转向,他仍然留在东亚研究中的日本研究领域。当罗索斯基1965年成为哈佛教员时,费正清立刻邀请他加入执委会。他后来成为文理学院的院长(1973~1984)。作为亲密的朋友,他对费正清发展中国研究的努力给予了大力支持,他也同样支持继任的傅高义主任和珀金斯主任在东亚研究中心创建的项目。

德怀特·珀金斯(1964年获哈佛大学博士学位),是受过经济学训练的中国研究专家,1965年被哈佛聘用时才刚刚毕业。在他的职业生涯中,他出版了很多关于中国、韩国及其他东亚、东南亚国家经济发展和经济史的著作。其中最为著名的有《中国农业发展:1368~1968》(Agricultural Development in China,1368~1968),1969年由阿尔定出版社在芝加哥出版。这本书激发人们重新思考中国古代的粮食生产以何种方式促进了其人口的大规模增长;《共产主义中国的市场控制和计划》(Market Control and Planning in Communist China,哈佛大学出版社,1966年)研究中国从市场经济到计划经济的转型;《中国:亚洲的下一个经济巨人?》(China: Asia's Next Economic Giant,西雅图:华盛顿大学出版社,1986)则是以他在华盛顿大学杰克森讲座的演讲为基础编写而成的。他也与他人合写了由韩国研究所参与出版的韩国经济和社会现代化丛书(详见下文)中的两部书,其中一部是综合卷《韩国经济和社会现代化》(The Economic and Social Modernization of Korea)〔与梅森(Edward Mason)、金一万(Kim Mahn Jae)、科尔(David Cole)、金光林(Kim Kwang Suk)合著〕。他后来对东南亚尤其是越南经济的研究同样赢得了人们的尊重。二十世纪七十年代初越战时期,他经常应邀做评论和分析,他是当时能够对东南亚经济做出权威发言的为数不多的美国人之一。

孔杰荣(1955年获耶鲁大学法学博士学位)当时是为数不多的几个中国法律研究专家之一,他现在仍然是这一领域的杰出学者。在费正清的敦促下,他于1964年来到哈佛任教一年。1965年,他接受挽留并在哈佛法学院设立东亚法律研究项目,这样的项目在当时的美国屈指可数。他管理这个项目达十六年之久,直至1981年他离开哈佛,加入了宝维斯律师事务所,今天他已成为该事务所的一个高级合伙人。1990年起,他在纽约大学法学院任教。在纽约大学,他的最受欢迎的课程之一是“国际法——东方与西方”。他也为被拘留于中国大陆和台湾的那些人的家属提供慈善法律服务。他经常访问费正清中心和哈佛法学院,在这里他的学术报告总能吸引很多的听众。①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Copyright © 读书网 www.dushu.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15019699号 鄂公网安备 420103020016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