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一章(28)

哈佛大学费正清中心50年史(1955-2005) 作者:(美)薛龙


①“中国本部”在英语中一般是指边疆地区以外的中国国土,其范围大体相当于清代的“关内十八省”,以别于采取少数民族聚居的中国东北(满洲)、内外蒙古、西藏、新疆等中国边疆地区。“中国中亚”一般指中国在中亚地区的领土,即新疆。——译者注

②1969年10月的大罢课在当年10月15日《哈佛红》的《结束越南战争:支持民族解放阵线》(End the War: Support the NLF)一文中有记述。1970年4月16日《哈佛红》的《暴乱破坏了哈佛广场:窗户被打碎,数十人受伤》(Rioting Devastates Harvard Square; Windows Smashed,Scores Injured)一文详细记述了发生在哈佛广场的暴乱。1970年5月5日《哈佛红》上《卫兵杀死四名肯特州立大学学生;罢课席卷全国》(Guard Kills 4 at Kent State; Strikes Sweeps Nation)一文记述了肯特州立大学流血事件和学生决定罢课的情况。国际事务中心(CFIA)拒绝否认自己的教授和美国政府有联系,其中一例参见1970年5月7日《哈佛红》的《国际事务中心的澄清声明》(The Mail; CFIA Clarification)。1970年5月6日《哈佛红》上《争取民主社会学生联盟攻击香农楼失败》(SDS March on Shannon Hall Fails)记述了那个夜晚学生对哈佛燕京学社的攻击。当时东亚研究中心的办公室在邻近的梵瑟楼里。1970年12月7日的《哈佛红》上《国际事务中心爆炸损失不大》(CFIA Bombing Damages Little)一文记述了国际事务中心图书馆的爆炸事件。当时担任国际事务中心图书馆馆员的菲尔德(Maury Feld)在2004年12月的访谈中提到,当年激进组织“争取民主社会学生联盟”(SDS)的学生曾在爆炸前来图书馆附近踩点。当时,哈佛教师普遍认为这些学生就是一群“暴民”,参见我在《哈佛燕京学社简史》(第17页注解①曾引)中所引哈佛燕京学社的会议记录及1970年5月18日傅高义写给费维恺的信(见哈佛档案馆傅高义档案)。

??关于傅高义写给基辛格的信,参见哈佛档案馆傅高义档案中1970年5月7日的信。有关对费正清的批评,参见费正清本人的自传(Chinabound)第399页。那些年里哈佛的不安和危险,在埃文斯的费正清传记中第274页至275页有记述。在傅高义给基辛格写信两天前,一些哈佛的亚洲问题研究专家给当时的尼克松总统发了一封电报,催促他把美军从东南亚撤回来。签名的专家里包括费正清、史华慈、孔杰荣和罗索斯基。参见1970年5月5日《哈佛红》上的《十一位亚洲研究专家联名发电报吁请撤军》(11 Asian Specialists Urge Withdrawal in Telegram)一文。2005年3月4日罗叟在访谈中谈到,尽管有了炸弹威胁,但费正清仍然坚持工作。

关于费正清图书奖(Fairbank Book Prize),请浏览网页:www.historians.org/prizes/A WARDED/Fairbank. 美国历史学会(American Historical Association)制定的评奖规则是:“任何有关现代或当代中国的未出版的首部英文专著都可以考虑。评委们希望被选作品能够将博士论文的专题研究放在更为宽广的比较分析、理论分析或历史分析框架中,能够扩展知识、引发人们思考论文主题之外的更多问题。获得学位到提交手稿之间的时间间隔没有限制。评审委员会委员由费正清中心主任任命,委员中可能包括中心的学者,也会包括不从事中国研究的其他领域的专家。哈佛大学出版社对获得费正清图书奖的作品享有优先出版权。”第一届的费正清图书奖于1969年颁给了奈地田哲夫(Tetsuo Najita)的作品《妥协政治中的原敬,1905~1915》(Hara Kei in the Politics of Compromise,1905-1915)(麻省剑桥:哈佛大学出版社,1967)。哈佛师生中,曾获得费正清图书奖的有:贾祖麟(Jerome Grieder,1971年得奖)、艾恺(Guy Salvatore Alitto,1979年得奖)、杜赞奇(Prasenjit Duara,1989年得奖)、赖世和研究所的戈登(Andrew Gordon,1991年得奖)、埃克特(Carter Eckert,1992年得奖)、裴宜理(Elizabeth Perry,1993年得奖)、柯文(Paul Cohen,1997年得奖)等。桑德(Jordan Sand)2004年获得这个奖项,获奖作品是《现代日本的房屋和家庭:建筑、室内空间和资产阶级文化,1880~1930》(House and Home in Modern Japan: Architecture,Domestic Space,and Bourgeois Culture,1880~1930),哈佛大学亚洲中心出版,被列为泽默主持下的出版项目中的一部作品(详后)。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Copyright © 读书网 www.dushu.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15019699号 鄂公网安备 420103020016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