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仪容仪表,完美礼仪的第一步(22)

礼仪人生:有礼走遍天下 作者:张彦


9 语言谈吐礼仪

语言是双方信息沟通的桥梁,是双方思想感情交流的渠道。语言在人际交往中占据着最基本、最重要的位置。语言作为一种表达方式,能随着时间、场合、对象的不同,而表达出各种各样的信息和丰富多彩的思想感情。

首先,恰当使用敬语。

敬语,亦称“敬辞”,它与“谦语”相对,是表示尊敬、礼貌的词语。除了礼貌上的必需之外,能多使用敬语,还可体现一个人的文化修养。一般我们在比较正规的社交场合,有必要使用敬语。

我们常用的敬语有:“请”字;第二人称中的“您”字;代词“阁下”“尊夫人”“贵方”等。另外还有一些常用的词语用法,如初次见面称“久仰”,很久不见称“久违”,赞人见解称“高见”,麻烦别人称“打扰”,请人原谅称“包涵”,托人办事称“拜托”,请人批评或指点时称“请教”等等。

其次,日常场合的语言应对。

一、日常称呼就是对人的称谓。怎么来称呼别人,不仅仅是一个基本的礼貌问题,它也是一个交际中的礼仪问题,同时也反映了说话人与被称呼者之间的关系,所以,称呼的重要性不容忽视。

为了便于介绍,我们将称呼大致分为三类,包括亲属之间的称呼、熟人之间的称呼、对陌生人的称呼。

(一)亲属之间的称呼

亲属之间,应该以我们传统伦理上的习惯为准。面对长辈应以亲属称谓相称,如奶奶、妈妈、姑姑等。一定不要直呼长辈的姓名,包括身份、职业,这都是不礼貌的;面对平辈,可相互用亲属称谓或加排行序列称谓相称,如哥哥、妹妹、三哥、三妹等;夫妻之间可以姓名相称,两人单独在一起时,可用昵称,但不宜在公开场合用;年长的平辈可直接称呼年少者的名字,若年少者已成年,则用亲属称谓较礼貌。对晚辈,可称呼其亲属称谓,也可直呼其名,这样显得亲切。

(二)朋友之间的称呼

朋友、同学、同事之间,因为相处长了,称呼可以随便一些,可在姓氏前加“老”“小”“大”等,如“老彭”“小陈”等。在人的亲属、职称、身份等称谓前,加上“老”“大”等词,是更为尊敬的称谓,如老厂长、大姐等。对德高望重的老年人,可以在姓后加“老”字,如“李老”“张老”等,这种称呼是很恭敬的。

(三)对陌生人的称呼

对陌生人的称谓,可以采用一般的通称,也可以按照亲属之间的称呼。

用通称的时候,可根据人的具体年龄、性别、职业等情况称“同志”“朋友”“师傅”“先生”“小姐”等。对男人一般可以称“先生”,未婚女子称“小姐”,已婚女子称“夫人”,若已婚女子年龄不是太大,叫“小姐”也可以,而称未婚女子为“夫人”就是极不尊重了,所以决不要冒失地称对方为“夫人”“太太”。

如果你想让彼此的关系显得亲近一些,可以采用亲属称谓称呼。可根据对方的性别、年龄等情况,以父辈、祖辈、平辈的亲属称谓相称,如“大伯”“阿姨”“大娘”“大嫂”“大姐”等。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Copyright © 读书网 www.dushu.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15019699号 鄂公网安备 420103020016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