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3.梦幻银幕(3)

实话实说红舞台 作者:顾保孜


狄福才被这特殊使命驱使,命运发生了巨大的变化,来到了并不适合他的岗位。

当时已经有好几个剧团集中在北京,准备拍电影。各剧团和摄制组的矛盾基本是相似的,一个是“革命旗手”栽培的“革命样板戏”剧团,另一个则是执行“十七年文艺黑线”的电影界。由于政治“烙印”不同,所享受的待遇也不同,他们之间自然而然形成了亲疏尊卑之分。

别说江青只有一个脑袋,就是有三头六臂,也难控制这种矛盾迭出、危机四起的混乱局面。狄福才进入“样板戏”的电影拍摄后,第一个面对的是“豆腐掉到灰堆里”的宝贝演员们。他们在他们的世界待得久了,自然打上了他们职业特点的烙印——热情、灵活、机敏、散漫、随意、缺乏耐力——典型的多血质性格。他们对时事形势漫不经心,对人情世故却十分敏感。

对他们,你一点辙也没有,你着急上房跳楼也没用!演员还是演员,一点不会因为你的改变而改变。

主要演员大多年纪较大一些,有过不凡经历,演技是不错的,一般不需要过多操心。可是剧团里许多年轻演员,养尊处优惯了,特别是江青总是宠着“样板团”,把他们当“小祖宗”供着,时间一久,骄娇二气很严重。

说重了受不了,眼泪咕咕的,然后气鼓鼓地向他们的“头儿”——于会泳告状,这不等于是向江青告状吗?说轻了,嘻嘻一笑,依然我行我素。

对于狄福才来说,最要命的还不是领导一群叽叽喳喳活泼多动的演员们,而是怎样应付江青的亲信们。一个于会泳,一个刘庆棠,都是开创样板戏历史、忠心耿耿的头面人物。对一个半路杀出来的“丘八”,能放在眼里?虽说是毛主席点的将,那也不过是来帮助镇住阵脚而已,并不怕他什么。

拍摄“样板戏”之所以矛盾层出不穷,总根子还在江青那里。

江青像一个心胸狭隘却充满母爱的娘,哪个孩子在自己怀里抱久了,就偏爱哪个。“样板戏”剧组在她手里“精心培植”了多年,就不自觉地要偏爱三分。

狄福才一到北影厂,江青曾认真地对他说:“你们去了,就是为保护样板戏,不能让它遭到破坏。你们知道吗?这八个样板戏来之不易啊……到现在还有人翻案,要复辟封资修,要继续让帝王将相统治舞台。这是亿万人民不能答应的事情。古话说‘大意失荆州’,万万不能放松警惕,掉以轻心。样板戏的拍摄只能成功,不能失败。不过有你们这些多年经党考验的好同志完成这项工作,我放心了。”

江青这人讲话有个特点,开始时话还说在谱上,也踩点子。越往后,话越离谱,到后来干脆感情用事,无限夸大其词,几乎让人觉得她闭上眼睛,一味胡侃。

“你们啦……到北影后,要把屁股坐到剧组一边,不要坐到摄制组,否则我是不答应的!”听到这儿,狄福才心里一顿:叫人们坐歪屁股,样板戏的电影还怎么拍?江青不可能不明白这样一个事实:“样板戏”已经公开演出,而且“演出成功”。既然有现成的戏,现成的演出班子,只要在拍摄的手法、镜头的运用上花点气力,下下工夫,“样板戏”不是就搬上银幕了吗?她真心想让“样板戏”电影拍好,就应该屁股坐到摄制组才对。

狄福才虽然没有表露出他内心的担忧,但是他已经预感到以后的事情会有很多麻烦,不会顺利的。他的手在口袋里触到了笔和本子,想简单记上几笔,以后也好为“歪屁股”政策留个出处和依据。他一抬头见江青的眼光盯了过来,便没有敢造次。记得以前有一次开会,他们军代表没有理会江青讲话前的再三声明:“不准记录!”在她眼皮底下记了她的指示,没有想到她大发脾气,好像不是在记录她的指示,而是当面收集她的证据。她怒气冲天,一连质问了几个为什么,非要狄福才将到会人的笔记本全部收上来才罢休。

看见江青的目光扫来扫去,他只好抽出手,打消了记录的念头。

以后,他发现,一定要记录江青的讲话。这不仅是对付江青的法宝,也是对付各种矛盾的武器。有了字据,江青即使不认账,这账也记不到他们军代表的头上。

狄福才这位粗中有细的军人,每逢开会,见人多,就往后头坐,好像表现一种谦逊姿态,好座位留给别人坐,自己坐差的。实际他是为了记录方便,一个人猫在后头仔细记录江青的讲话,既安全又清静。

狄福才心里有杆秤,中办负责人曾经交代过他:你去负责拍摄“样板戏”,记住一条,坚定不移地执行主席的指示:不亲一派,不疏一派,不支一派,不压一派,一碗水端平。他知道剧组、摄制组以及工作人员各自都应起什么作用,谁的分量有多重,不用江青指指点点。从江青那里回来,他没有受她的影响。他压根儿没有也不想把屁股坐剧组一边。他所要做的是“一碗水端平”,对剧组、摄制组一视同仁。

原来一直有冷落之感的摄制组的积极性调动起来了。可是剧组却感到委屈,像是受了不公平的待遇。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Copyright © 读书网 www.dushu.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15019699号 鄂公网安备 420103020016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