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3.“闹剧”连台(3)

实话实说红舞台 作者:顾保孜


“对!这种人在一定条件下完全可以干出大坏事来。比如炸掉一只船……现在玻璃纤维的性质与炸船的性质是一样的。”徐景贤马上应和张春桥的意见。

“剧中可以表现码头上各种货物来往,有码头特点,比放毒好,放毒成了小特务了。”

张春桥逐渐把讨论引入实质性内容。他说:“现在的剧本,敌我矛盾没有写好,观众看了分不清楚是人民内部矛盾,还是敌我矛盾。钱守维的毒辣给人印象不深,他搞破坏的目的也没说清楚,不能使人感到‘这个人很坏’。”

张春桥边说边翻笔记本:“还有方海珍,她的语言像市委书记,不像个支部书记。这个意见,我1965年就提过,可你们一直没改好。现在的政治术语太多了,语录也太多了,多了就显不出来了,语录要恰如其分地合乎当时的情景,合乎人物身份地使用。”

这种话,只有张春桥和他那批“新贵”们能说,别人是万万说不得的。阿甲作为《红灯记》的导演,说了几句,就被当成靶子,打成“反革命”。还有人不同意在舞台上挂毛主席像,搞形式主义,而落得“反对毛主席”之罪而不得翻身。江青曾经说过:“样板戏只许我说不好,谁也不许说不好,谁说谁是破坏!”但是,张春桥可以例外。更何况他也是真心为了给江青捧场,以求“样板戏”锦上添花呢。

当然,江青肯定的东西,他也不敢反对。他不过是在江青审查之前,尽可能地完善,使他改编的戏站得住罢了。

记得以前,一次在北京某剧场审查一部戏,周恩来出席,陈毅也出席了。看罢戏,张春桥对戏中的形式主义提出意见。陈老总当场就感慨地叹息:“这话只能你讲,我讲就成右派喽!”为给钱守维“创造”破坏的机会与条件,钱守维的职务由原来剧本中的“仓库保管员”改换成了“调度”。但有人提出质疑:像钱守维这样一个坏人,为什么共产党解放初期还要把他留下来,给以“调度”的重任?

张春桥很愿意解释这个问题,并且加以引申。“我们解放初期把旧人员都包下来,是主席的政策,不是刘少奇的政策。刘少奇是包庇坏人,我们是先搞清楚每个人的政治情况,然后按一技之长重用。所以,钱守维还是可以用的。有些大学教授、反动权威,我们不是也用了吗?这一点在戏里不写,但自己要清楚,现在我们每个国家机关中,都有这样的人。钱守维就能留下,因为他有一技之长,在调度上,也能给安排得很好,但到了节骨眼上,就要捣乱。‘调度’是很重要的,铁路夺权就是先夺调度室的权,因为那里是心脏,是要害部门。所以,钱守维破坏的政治目的还是要讲清楚。但是,要做到观众一听就懂,而且能产生仇恨的事件。只有政治术语不行,要用情节。”

张春桥跷起二郎腿,点燃一支香烟,若有所思地喷吐着烟雾,继续为编造情节发挥他的想象力:“可以设想美帝、苏修本答应运去粮食给非洲某个国家,后来又不给了,我们必须赶在一定时间之前送到……也可以设想路途中某个地方,比如台湾海峡可能有一次台风,我们必须赶在台风之前通过,而那边又在急等着要……这些条件都要说清楚,否则观众对钱守维的破坏计划、拖延时间等问题就恨不起来。达不到反映阶级斗争是激烈、复杂的效果。”

编剧们头也不抬,紧张地详细记录张春桥的意见,生怕漏掉一个字。虽然张春桥口口声声说剧本未来得及看,客气地对剧组的人说“我尚未进入角色,只是随便说说,不能算数”,而实际上,他在“文革”前就熟悉了剧本,多年来一直暗里下工夫琢磨剧情,只是他从来不暴露内心的真实活动。

越座谈,他的想象力越是发挥得淋漓尽致,甚至为《海港》一剧设计了许多具体细节:“钱守维先是利用调度职权进行破坏,遭到抵制;然后,一计不成,又生一计,又遇到抵制;最后发泄一下,才放了玻璃纤维。玻璃纤维的事他是这样估计的:‘不大不小,你们也查不出来。’不然他是不会干的。”

张春桥对每一个细节都掌握得很细,都能把握住一个“度”。谈到五重奏伴唱《海港》,张春桥点着头说:“‘五重奏’有时蛮好,有时太响,有些压倒唱。‘五重奏’的伴奏有些烘托,听起来要比京剧好得多。剧团是很热情的,但无论如何是伴唱,这个关系要搞清,出发点要明确。演员不唱的时候,乐队还是要表现表现的,不让他们发挥长处也不行,大家都有一番激情要表现,你们可以多交换意见嘛……”

京剧《海港》经张春桥和上海市委的精心修改,1971年11月进京演出。当月25日晚上,江青在姚文元陪同下,到首都剧场审看。

江青在第一场与第二场幕间进入剧场,每场结束都带头鼓掌。同时,她拿个小本子,逐场认真地记,这是她平时少见的举动。

剧团早已安排了专人,专门负责观察、记录江青看戏时的表情动作,啥时鼓了掌、何时流了泪、什么时候在本子上记录了、点了几次头、笑出了几次、唱到什么地方打了拍子……几乎连江青打个哈欠都要记录,事无巨细,剧组人的笔记本上比江青记录的多得多。

演出结束后,江青、姚文元十分高兴,两人跑到台上,与演员一同击掌,共同高唱《大海航行靠舵手》。

唱完歌,江青笑容满面,和全体演员逐一握手,高声地叫着:“辛苦了!感谢你们,戏演得很好!”

她那有风度、有教养的首长气派,同对北京几个“样板团”的不满时歇斯底里大发作判若两人。

演出后,江青又在休息室接见了《海港》剧组的军代表、编导、音乐、舞美人员以及主要演员。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Copyright © 读书网 www.dushu.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15019699号 鄂公网安备 420103020016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