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前言(4)

超个体 作者:(美)伯特·荷尔多布勒


在这本书中,我们将昆虫族群视为一个生物体,为了理解族群性物种的生物学特性而必须加以研究的单位。在所有的昆虫社会中,我们先来看一个与生物体类似的族群——非洲行军蚁的巨型族群。远远看去,一个行军蚁族群的巨大的攻击纵队就像单一的生命体。它伸展开来,像一只巨型阿米巴虫的伪足,在地上绵延大约70米长。近距离观察可以发现,它是由数百万从地下巢穴中一齐跑出来的工蚁聚集而成的。其巢穴呈不规则的网络状,由深入土中的隧道和蚁室组成。当纵队出现时,开始像一张展开的床单,接下来变形为一个树状编队,树干从巢穴中长出,树冠不断向前推进,约一个小房子宽,不计其数的枝条连接着这两部分(树干和树冠)。蚁群没有头领。工蚁在前沿附近前冲后突。那些处于前锋位置的蚂蚁先是向前推进一小段距离,然后折返回行进的蚁群中,将位置交给其他前进中的奔跑者。这些捕食者的纵队如同河流,蚂蚁在其中来来往往。前面的蚁群每小时前进20米,覆盖沿途的地面及低矮的植被,捕获并杀死所有的昆虫,甚至连蛇和其他更大的动物也不能幸免。几个小时后,流动的方向反转,纵队向后慢慢渗进蚁穴中。

将行军蚁族群或者其他的社会性昆虫,如将在第9章叙述的庞大的切叶蚁族群、蜜蜂的社会或者白蚁的族群,视为不仅仅是个体间的紧密聚群,这样就产生了超个体的概念,并引发了在(昆虫)社会和常规的生物体之间详细的对比。

在我们出版《蚂蚁》一书的18年后,我们在研究从属于射丝蚁类群的原始蚂蚁物种的系统时获得了惊人的信息,相关的主题将在第8章作深入的讨论。尽管这个类群中的一些物种呈现出超个体的所有关键特征,如品级、劳动分工、复杂的通信(在第5、6两章中分别加以讨论),但是其他为数众多的射丝蚁的社会则是以同巢伙伴之间为生殖特权而进行激烈竞争为特征的。类群成员是按优势等级来组织的,这个体系会不断地遭遇那些试图取得最高地位的成员的挑战和颠覆。尽管在这些社会中劳动分工和通信都非常原始,但同巢伙伴之间行为上的互动却是十分复杂的,有优势地位的昭示,有顺从行为的表示,还有生殖状态甚至个体辨认的化学信号等。这些组织显现出了超个体的特征,但是它们还远远不能与行军蚁和南美切叶蚁所展现出来的终极超个体组织相提并论。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Copyright © 读书网 www.dushu.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15019699号 鄂公网安备 420103020016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