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181回(2)

美国演义(下册) 作者:曹德谦


华莱士回国后把报告交给了罗斯福,罗斯福又转批给了马歇尔。事有凑巧,正在这时,有报纸报道说,史迪威曾在谈话中对中印缅战区的印度军队评头品足,说印度军队没有效率,不能打仗。有一名英国国会议员就在英国议会提出议案,要求宣布史迪威为“不受欢迎的人”。

帮助蒋介石在美活动的“中国帮”也趁机而出,对白宫、国务院和陆军部施加影响,务求必去史迪威。但马歇尔和史汀生都是很坚定的人,他们不但不为所动,反而由马歇尔以参谋长的名义,写了一个报告,建议晋升史迪威为四星上将,以表彰他在密支那所取得的胜利。根据法律手续,晋升令必须由陆军部长签署,史汀生在签署完毕后说:“在我一生所签署的升级令中,再也没有比这一次更令人心旷神怡的了。”

蒋介石见计未得售,乃另外想了一个花招,直接写信给罗斯福,要求总统派一名私人代表,常驻重庆,来协调中国领导人与史迪威之间关系。罗斯福接受了这个意见。马歇尔本来要表示反对的,但他从霍布金那儿获悉,罗斯福要挑的人选将是赫尔利,所以他也就不再表示反对了。

赫尔利是共和党人,曾任胡佛总统的陆军部长,是一名实干家而不是官僚分子。他是西部俄克拉何马州人,有牛仔作风,爽直而干脆。但牛仔也有消极的一面,他们看问题时往往流于简单化,而中国问题恰巧是一个极为错综复杂的问题,以牛仔精神来处理中国问题,终未免要捉襟见肘。

赫尔利在重庆一下飞机后即被蒋介石接走,美驻华大使高斯本来已准备好让赫尔利住进大使馆的,但蒋介石早已做好布置,要让赫尔利摆脱大使馆的影响,因为在蒋介石看来,美驻华大使馆已落入左派人士之手。蒋介石还特别下了手令,要求蒋帮人士必须千方百计去讨好赫尔利。那赫尔利在飞重庆途中,曾在印度停留,会见了史迪威,并表示他完全赞同史迪威的主张,他到重庆后一定只许蒋介石按照美国的意志办事。但曾几何时,他就做了蒋介石的俘虏。

蒋介石在取得赫尔利的欢心后,乃向赫尔利交底:

“自史迪威来华之后,余即依照罗斯福总统之意旨,委以中国战区最高统帅参谋长之职。今年7月初旬,罗斯福总统来电请以史迪威在我直接指挥之下委为中国战区总司令,余以此事关系中国生死存亡,要求总统予我充分准备与布置之时间。

“余有数点基本观念不能变更:第一,余绝不能变更三民主义之民主政治,坐看共党赤化中国。第二,凡属损害中国主权之事,绝不容许。第三,两国合作必须互尊人格,互守信义,在友善和好之气氛中进行,不能含有丝毫之强制,或出以压迫之手段。

“史迪威来华任职,今已两年有半,遇彼力所能胜之事,余必授以全权,听其主持,助其成功。缅北之战,余派两师交彼统带,后又增派一师,再后又增派两师,此五师之军队,余听彼自由指挥,从不加以遥制或干涉,但五师之外,倘欲再加部队交彼指挥,则余认为彼将不能胜任,若如委以中国战区全军总司令之职,指挥3000公里战线之军队,则彼之能力更不足任此艰巨。

“史将军为一朴实果敢之军人,然其政治头脑与战略则殊有缺乏。例如,最近缅北战事,余于研究全盘态势之后,认为如不对八莫方面实行佯攻,牵制日敌,则日敌将以西顾无忧,全力压迫。滇边与怒江西岸之我军,即有覆没之虞,甚至昆明亦将大感威胁。乃嘱其派队向八莫佯攻,而史将军竟置滇边怒江部队之存亡与昆明之安危于不顾,拒绝余之命令。即此一端,史将军之战略脑筋不够应付,足以证明,而其态度又视余为部属,殊令我痛心失望。盖缅北局部之战尚且如此,如将来委以中国战区全局之事,史将军如何能服从余之命令,接受余之指挥。

“但罗斯福总统督促之电甚勤,余不欲辜负,故欲阁下来此,任余与史迪威之联络,使史迪威能接受阁下之劝告,不违反余之命令与意志。此乃最后一线之希望,愿阁下有意矣。”

在此期间,罗斯福一直在等待蒋介石之回电,蒋迟迟未复,于是在马歇尔授意之下,罗斯福又发了一个电报,命令史迪威面交蒋介石。电文曰: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Copyright © 读书网 www.dushu.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15019699号 鄂公网安备 420103020016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