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相信“唠叨”的力量(6)

气场攻心术 作者:王晶


◎反复规劝,苦口婆心地改变对方

在生活中,最痛苦的莫过于自己一片好心地教育别人,让别人改正错误,结果对方听而不闻、闻而不改,感觉自己举起的拳头打在了棉花上,费了半天口舌,却不知道是为了什么。问题出在哪里呢?你还不够苦口婆心。

《论语》中记载:“吾有知乎?无知也。有鄙夫问于我,空空如也,我扣其两端不竭焉。”意思是说孔子在遇到有人问他问题时,他并不立即表示自己知道得很多,马上能说出一大套,而是先从问题的疑难出发,让问者把自己的意见说出,然后就问题正反方面加以反诘,弄清问题的性质和内容,最后让问者觉得必然有一个合理的答案,从而很自然地引出结论。教育者可以学习孔子的做法,在说服过程中,由远及近一步步引入实质性问题,看起来所费的周折大,但却是取得说服成功的捷径。

中学生小张父母均在国外工作,自己随同外婆生活,学习上对自己要求不高,上课时爱找邻近的同学讲话,老师多次教育也不改正,于是班主任周老师找他谈话。

周老师说:“小张,昨天物理老师说你这次物理成绩相当不错,同上一次比起来,进步很大,今天老师打电话告诉你外婆了,你外婆听了很高兴,老师也很高兴。这说明只要通过自己的努力,学习可以进步,成绩能够提高。你爸爸妈妈一直在国外工作,长期以来,你都能够很好地照顾自己,有时还能帮外婆做点事情,说明你有相当强的自理能力,这在我们班级中也是很不错的。最近老师的工作较忙,对你的关心也比以前少了,这是老师的疏忽。今天老师找你来,是想了解一下最近这些日子你的情况怎样,是不是达到了上次你对自己提出的要求。你能告诉老师吗?”

小张不好意思地说:“不太好。”周老师则进一步诱导:“的确,我们学习中免不了要犯这样那样的过失,要改掉它也不是一下子的事情,今天既然到老师这儿来了,能不能和老师一起探讨一下,咱们一起找出这种现象的根源,然后努力克服它,你说好吗?”接下来,老师和学生间开始了相当友好的沟通。一方面老师指出上课违纪的危害性,另一方面学生也谈出了自己对问题认识不足以及自我要求不严的毛病。最后,老师进一步提出更高要求,并寄予了厚望,学生愉快地接受了老师的劝告。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Copyright © 读书网 www.dushu.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15019699号 鄂公网安备 420103020016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