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乌帽子山麓的牧场(2)

千曲川风情 作者:(日)岛崎藤村


他每月从牧场主领取十日元的津贴。他还告诉我们他是从另外的牧场搬迁到西乃入沼泽来的。他说,牛的角发痒,老想向东西上磨蹭,容易毁坏东西,颇叫人头疼。今年牧草又矮又少,牛吃不上几口就得挪动地方。

牧人一边思索一边讲述那些眼下望不见的牛的故事。他说,那些牛会不会沿着深山里的沼泽到山间温泉那边去了呢。

“不会吧,那沼泽是不到山脚下的。牛连柳叶都会拽下来吃的啊!”

于是,牧人改变了想法,又谈起牛的事来。

不一会儿,牧人领我们走出了小屋。从表情上看,好多牛在等着他,于是他手里提着盐出来了。路上,他又告诉我们许多事情:“这牧场属木质杂草,牛很喜欢吃。”“如今,树木矮小,所以夏天热得受不了。”

来到这里一看,人和牛似乎相依为命了。这位老爷子清楚地知道,牛只要吃盐饮清水,病就会好转。而且,凭听觉他还可以从牛的叫声分辨出月经来潮的母牛来。

跨过盛开野木瓜紫色花朵的山谷,我们又来到可以望见牛群的地方了。牧人走到近旁给它们盐吃。小黑牛首先摇着耳朵走来。接着,额头宽阔、眼神可爱的红毛牛,脖子上长着花斑的牛也都陆续过来了。它们也不说声谢谢款待,就摇头摆尾走向放盐的地方。牧人对我们说,牛刚来的时候,也都想家,住过了两天就习惯了。强壮的牛和强壮的牛结成一团儿,孱弱的牛和孱弱的牛结成一团儿。对面的斜坡上也可以看到牛群,有的躺卧,有的站立,有的嬉戏、玩耍

这牧场每月凭五十文钱接受各地的主顾把母牛入托进来。这样来的母牛如今共有五十多头。种牛一头。牧人的主要职责是守护牛的繁殖。我们道过谢,就和这位牧人告辞了。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Copyright © 读书网 www.dushu.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15019699号 鄂公网安备 420103020016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