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心理过程:想象异邦

直来直去 作者:葛红兵


王宏图:你们发觉有这样一个心理过程吗?随着80年代改革开放的进程,本来外国是出现在我们的书上和电影中,后来外国人来的多了,我们也有可能走出去了,这是非常刺激的事情。实际上随着80年代出国潮的兴起,出国成为一个人成长中非常重要的事情。这种情况是非常特殊的,不是每个时代都会有的。当然现在也有很多人想出国,但那种兴奋感不会像我们十几年前那么强。因为他们现在睁开眼睛就是麦当劳,肯德鸡,还有家乐福这些大超市,好像西方的氛围在他们的生活中就是既定的环境,不是悬在远处,带有神话色彩的东西。特别是那时兴起托福热,周围的熟人一个个减少。像我们学文科的人出去的还少,学理科的几乎整个寝室,整个班级都跑光了,留守的人很少很少,这在那个时候造成的冲击力非常大,成为青春期时候欲望的中心点之一,它不但成为可以改变命运的事情之一,而且成为生活的全部。后来才发现这种事情很可笑。我有一个印象就是在美国领事馆听到一个人说:你最高兴的时候就是从拿到签证,到登上飞机的这段时间,等下了飞机,到了外国,苦的日子就来了。就是说向往的这段日子是最快乐的,充满了神奇的幻想,也只有在这段时间才能突出对外国的想象。其他阶层的人对外国也或多或少地抱有我们这种想法,但有的是因为年龄太小,自我意识还没有完全发展起来,有的年龄太大,没有机会出国留学。那个时候四十几岁出去留学的人还很多,现在就很少了。当时他们觉得还是可以改变自己的命运的,还要出去搏一下,当时有种说法叫他们“洋插队”。

葛红兵:上海这种空气可能比较浓厚。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Copyright © 读书网 www.dushu.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15019699号 鄂公网安备 420103020016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