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做好思想工作(4)

大众化的马克思主义 作者:韦正翔


哲学是马克思主义的整个理论体系的基础,所以我们讲马克思主义就要从哲学的功能以及哲学与人们精神生命的诞生之间关系讲起。法国哲学家蒙田说过:学习哲学就是学习如何去死。韦老师怎么说呢?韦老师说:学习哲学就是学习让肉体有尊严地死去和让精神高贵地永生。为什么我们要有这样的追求呢?其实,终其一生,我们的学习只有两种方式:技能学科的学习帮助我们成为一种高级的工具;而人文学科的学习帮助我们成为一种高级的好人。我们的这门课主要是来帮大家做一个高级的好人。虽然它其中的一些知识和内容,也能够帮助我们做高级的工具,但那不是我们的主要目的,只是它的一个副产品而已。

所以如果学完这门课,你确立了共产主义信仰,其中讲到的知识你都可以忘掉。比如说,我们会讲到经济学的内容,但我们这里讲经济学的目的与经济学科讲经济学的目的不同。经济学要把你培养成一个职业人,主要是让你能靠经济学去“谋食”。而我们这里讲经济学,主要是帮助你确立信仰,帮助你去“谋道”。如果你通过这门课学到和记住了很多知识,但对你确立信仰毫无帮助,那么这门课就是失败的。

那么,人到底该如何追求崇高?这就要和老师的生活经历结合起来讲了。作为一个教信仰的老师而不是一个专门教技能的老师,如果我自己都没有共产主义信仰,或者说如果我假装告诉你们说我是信仰共产主义的,那就是一种欺骗,欺骗只会使大家产生更大的反感,它肯定不会有说服力,所以我们这门课要从老师的亲身经历作为切入点。在进入这个切入点之前,我想先讲一点抽象的理论。这个抽象的理论要从美国的心理学家马斯洛的需求理论讲起。马斯洛曾讲到我们人一生有几个不同层次的需要,第一个层次是生理的需要;第二个层次是安全的需要;第三个层次是对归宿感与爱的需要;第四个层次是对尊重的需要,最后一个层次是对自我实现的需要。  

通常说来是这样的,但也不完全如此,因为个体的人通过教育是有可能超越某些层次的,并不是非得按部就班地升级不可。可以肯定地说,人生来首先要解决的一定是生存的问题,也就是经济方面的问题。目前绝大多数人还是在为生存而奋斗,父母通常是我们人生观的第一任教师。大多数人的父母都还在为改善经济状况而挣扎,还有不少家长,虽然他们说生孩子、养孩子的目的是为了孩子的幸福,但也还有的家长是为了给自己提供一个安全保障,还是期望着孩子能给他们养老。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Copyright © 读书网 www.dushu.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15019699号 鄂公网安备 420103020016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