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马克思之于中国的重要性(22)

大众化的马克思主义 作者:韦正翔


三  立场决定观念

即使安装了同样的坐标系,如果立场不一样,观念也会不一样。同样在一个坐标系中,你从无产阶级的立场出发和你从资本家的立场出发,产生的观念就不一样。所以,我们不能随意地不分立场地使用民主的方法。你想啊,如果说我们现在再“打土豪,分田地”呢,你采用民主的方法,一票否决制,那土豪肯定是投反对票的。一个自私的人,他的观念会根据他是否得到好处来改变,所以我们会看到他今天一个观念明天一个观念。人只有立场稳了,观念才能稳。我们只有从人民的立场出发,才能看到大局,才能公正。如果我们不把个人利益抛开看问题,我们就会很敏感和很小气,也经常会很受伤。

比方说韦老师吧,韦老师是女性,以前有人说著名的女哲学家历史上根本没有,女的就是不适合做哲学研究。别人这么说的时候,很可能是抽象地在说,但是我可能就会对号入座,会觉得这个人当着我的面说,说的是不是我呢?或者说老师身体有残疾,有人在说残疾人怎样怎样,老师也觉得我就是残疾人,人家是不是在说我呢?我们在听课的过程当中,因为每个人都有不同的处境,在讲到某些问题的时候可能就会敏感,敏感的时候我们就会产生抵触情绪。

有的时候,为什么老师并没有直接与同学交流,有的同学就会对老师产生反感,甚至愤怒呢?就是因为那些同学对号入座了,认为老师是在说自己,让自己感觉不舒服了。我们看电影的时候也会产生类似的情感。如果你看到一个人,在电影中被刻画得与自己差不多,但是在电影里被狠批了,你就会感觉是在批你呢。这也就是为什么一个缺德的人看电影或看文学作品时会比较郁闷,因为与他对号入座的人通常都是没有好下场的。文学作品通常都是扬善抑恶的。

所以说,同学们听课的时候,如果感觉不舒服了,要分析一下自己为什么不舒服了?是老师说错了,还是老师戳到了你的痛处,而这个痛处是需要自己改正的。这就是我们说的要正确处理好情感与理性之间的关系。出于自私的情感与出于公正的理性之间进行对决的时候,我们要站在正义的一面,来勇敢地面对我们自己的负面情绪,让我们在心灵上能够升华。

有一次,我的一个观点被一位哈佛大学的老师批评了。我后来才觉得很有道理。当时我的第一反应是什么呢?别以为你是哈佛老师你就了不起!你看!一下子就把问题转移到那个方面去了。为什么会这样呢?就因为在当时的那个处境中,我还没有准备好来接受批评,我自认为超好的观点,突然被他批评了,一时接受不了。接受不了的原因完全因为我是从维护自我的立场出发来反抗别人的。所以说,一个人的品格会影响到一个人的学问。如果品格不够,就只能在知识的山脚下徘徊,知识不仅不会帮我们看得更远,还会阻碍我们的视线,使得一般人能看明白的事,我们也看不见了。所谓一叶障目,不见泰山,那一叶就是自私。道德情操高尚的人,大智若愚;道德情操低下的人,大愚若智。所以说,我们只有站到马克思的道德情操的高度上,才能真正理解和掌握他的理论。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Copyright © 读书网 www.dushu.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15019699号 鄂公网安备 420103020016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