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二节 太极拳修养身心的内涵(1)

国学与太极拳:中国人必修的文武之道 作者:蓝晟


罹患疾病时,太极通过太极拳乃至太极身心疗法来帮助康复身体,祛除疾病。

气力不足、能量不够时,太极通过太极功夫的锤炼,帮助重新恢复精力,使之旺盛起来,从而强身健体。

思考形而上之人生终极走向时,运用太极的思维模式可抓住事物的核心、根本、整体,从而获得超越常人的智慧和能力。

在当代,太极还可以与日常生活的更多方面相互融合,比如茶道、灸法、教育、旅游、休闲等等。其中更多的融合,还需要有识之士来深入地拓展,且必须在太极拳功夫有了一定修为的基础上,才能做更多的融合。实际上,老前辈讲拳的时候,往往也是在讲与大道融合之理,太极拳论中“理唯一贯”可不是浪得虚名的。

杨氏秘传内功太极拳传人汪永泉先生曾经常说:盘拳时,两腿非站非蹲,就如同坐在凳子上一样,这样练拳两腿才不受力,无荷重感,步伐的转换也会轻松自如。

关于坐着练拳的由来,汪先生曾有过一段亲身经历:一天他到杨家练拳,当练到“白鹤亮翅”时,师爷健侯公命其停住,吩咐道:“这个式子你站两个钟头。”说完就扭头回屋了。汪永泉保持白鹤亮翅的架势站着,时间一长,右腿和右臂酸胀难忍,有意识形成的固定姿势渐渐难以维持,然而又不敢违师之命,只好松松垮垮地、怎么舒服怎么站着。约莫过了一个小时,关注着他种种细微变动的师爷才笑着走出屋子说:“这和坐着没有什么区别嘛!”由此汪永泉领悟了坐着练拳的诀窍。

所谓“坐着练拳”并不是练拳时模仿坐姿,而是意想两小腿微微外开(非形动),两胯自然松开,臀部沉落,就犹如坐在实际的凳子上一般。

在学练太极拳的过程中,前辈们总爱用打比喻的方式,帮助我们理解太极的真谛。

水性太极拳创始人王壮弘老师,晚年讲课的时候,最爱打比喻,这些比喻既是拳理,亦是身心修养之理——

身如钟鼎。螺丝帽。转如车轮。千手观音。青蛙跳。鹰翔。松散如十三层塔。沉肩如捞水草。听水浪和看水浪。大海中漂浮的木棍。不倒翁。如猫捕鼠,如鸡孵卵。大关节蛇形,小关节蛹动。如球滚地,如盘走珠……

这些比喻,就是太极拳的指月手。只是,我们大多时候,总爱把指月手当成太极拳的秘诀,从而不能“见如来”。太极拳没有秘诀,她是日和月的光辉,相同亦不同;她是昼夜的转换,总是在不经意间呈现。

所有的比喻都指向太极拳的真谛;然而,必须透过比喻,找到其中的规律。比喻也许是相,我们的使命是见相破相。

见相破相的根基,则一定要落在修身上——修养身心,才是修学太极拳的根本目的。

我认为,太极拳和国学爱好者,其修养身心的主要途径,应该是太极思维(龙和凤、河图和洛书、阴阳中含三为一等)、太极内功心法(筑基内功、心拳心法、行走坐卧不离这个等)、太极拳架(分为学练拳架、修正拳架、入进拳架、锤炼拳架、悟觉拳架、改变架子、脱出拳架、创造架子、无有拳架等功夫修行之阶梯)等内容的同修同悟。对于这些内容,为了便于传播,我称之为智勇太极学,这个修学体系、修行体系,也可称之为太极文化修学体系——国学和太极拳兼修的体系。

这个修学体系,共有九大修养身心的内涵。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Copyright © 读书网 www.dushu.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15019699号 鄂公网安备 420103020016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