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欧洲人对中国看法的改变(2)

中国人“盗墓”VS美国人“盗梦” 作者:白海军


“中国没有中间阶层,这个阶层的人,因拥有财富和独立的观念,在自己的国度里举足轻重;他们的影响力和利益是不可能被朝廷视而不见的。事实上,中国只有统治者和被统治者。”

“在中国,穷而无告的人处在官吏的淫威之下,他们没有任何诉苦伸冤的机会。”

“在任何场合,只要他们(官员)认为恰当,就以父权的名义,立即用板子处罚,无需预审或调查。”

在《历史哲学》一书中,黑格尔这样评论中国,他说:“中国纯粹建筑在这一种道德的结合上,国家的特性便是客观的 ‘家庭孝敬’。中国人把自己看作是属于他们家庭的,而同时又是国家的儿女。在家庭之内,他们不是人格,因为他们在里面生活的那个团结的单位,乃是血统关系和天然义务。在国家之内,他们一样缺少独立人格;因为国家内大家长的关系最为显著,皇帝犹如严父,为政府的基础,治理国家的一切部门。”

1816年2月8日,英国再次派威廉·皮特·阿美士德(William Pitt Amherst)率使团来华商谈贸易问题。使团团长阿美士德是英国著名的外交家,曾担任印度总督。1816年7月28日,阿美士德一行抵达天津口外。嘉庆皇帝仍然拒绝了英使团的通商要求,他下旨告知地方官员:“如要求开通商口岸,严辞驳斥,筵宴遣回,不使其入京。” 1817年,阿美士德只好踏上归路。在回国途中,他正好经过圣赫勒拿岛,于是探望了囚禁在此的拿破仑。他们当然谈到了中国,阿美士德认为只有通过战争手段才能打开中国的大门。拿破仑不这样认为,他说:“要同这个幅员广大、物产丰富的帝国作战是世上最大的蠢事。”他接着说:“开始你们可能会成功,你们会夺取他们的船只,破坏他们的军事和商业设施,但你们也会让他们明白他们自己的力量。他们会思考,他们会建造船只,用火炮把自己装备起来。他们会把炮手从法国、美国甚至伦敦请来,建造一支舰队,把你们打败。”阿美士德反驳说:“中国在表面强大的背后是泥足巨人,很软弱。”但拿破仑说:“以今天看来,狮子睡着了连苍蝇都敢落到它的脸上叫几声。”拿破仑接着说:“中国一旦被惊醒,世界会为之震动。”(《拿破仑传》)

差不多以乔治·马戛尔尼为分水岭,此前,欧洲对中国只有表面的了解,对中国推崇备至,但在此后,欧洲认识了真正的中国,从此开始蔑视中国。而在乔治·马戛尔尼访华后仅仅67年,英法联军就攻入了北京,焚烧了圆明园。

不仅仅是欧洲改变了对中国的看法,就连一向尊崇中国的日本也迅速改变了看法。日本曾提出“脱亚入欧”,其中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不愿与中国为“邻”,也就是著名的“恶邻说” 。福泽谕吉在《脱亚论》中说:“我日本之国土地处亚洲之东陲……然不幸之有邻国,一曰支那,一曰朝鲜……此二国者,不知改进之道,其恋古风旧俗,千百年无异。”福泽认为,这两个邻国对日本毫无帮助,反成外交上的“故障”,所以应该脱离这两个邻居,转向欧洲。这就是现实主义国际政治,我们应该反省,为什么日本能在明治维新后迅速崛起,成为“东洋”,而中国却无法迅速转变?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Copyright © 读书网 www.dushu.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15019699号 鄂公网安备 420103020016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