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帝王封建肇始于西周(2)

中国人“盗墓”VS美国人“盗梦” 作者:白海军


中国古代政府官职演变实际上可以分为三个时代:第一个是夏商时代;第二个是西周到春秋时代;第三个从战国到清末时代。夏商时代的国家领地很小,而且实际上夏商时代的所谓国家更像是部落联盟,而不是完整意义上的国家,所谓的天子、君主更像是部落联盟的酋长。公元前1027年,周武王率兵讨伐商纣王,他所联合的诸侯多达800个,中国古代的数字往往不那么可信,很多时候都有夸张的成分,说周武王联合了800多个诸侯显然是想表明商纣王多么不得人心,如果再算上支持商纣王的诸侯,那怎么说也有1000多诸侯,可见那时诸侯之多,实际上,此诸侯非春秋战国时的诸侯,准确地说是部落。所谓的政府机构也很简单原始,甚至都没有明确的分工,国家的君主这时还被称为“后”、“王”,而“后”这个称谓就是沿用氏族部落时期的称号。当时,在王的下面,最主要的官吏就是“史”,也就是甲骨文中所称的“卿史”、“大史”,而在古代典籍里,这个“史”的官常被称为“巫”。很明显,夏商时代是中国的僧侣政体时代——世界历史中,各文明中都曾存在这样一个阶段。这时候的“巫”主要职责就是沟通人世与上天,然后把上天的旨意传达给王,再由王下令实行。甲骨文中的卜辞就是商代巫史们向上天卜问的历史记录。夏代的主要官职有“羲和”、“大理”、“遒人”、“官师”等,“羲和”是负责历法的,“大理”是掌管诉讼的,“遒人”是王的传令官,“官师”是负责教育贵族子弟的,这些官都是由巫史们来担任的。当时,巫史们如同古埃及的祭祀,已经形成一个阶层,《尚书·甘誓》篇中的“三正”就是那些掌管政权的集体称号。这些巫史和王自然沾亲带故,这时候的王早已习惯搞裙带关系,用来加强自己的力量,所以当时很多巫史其实也都是王的亲戚,例如那位有名的冤臣比干就是王的亲戚。

夏商时期的王国还不能算是国家,但西周时代则已经是一个完整的国家,这时候的君主已经正式被称为“天子”、“天王”,显然,已经高出了夏商时代的王,已经直接与天挂钩了,也就是说,这时候君主已经修炼得差不多了,不再需要巫史们与上天沟通,他自己就是上天之子,巫史们也该谢幕了。

由于天子位置已经是一个核心,因此就需要稳定的继承制度,以便一个天子死后有另一个天子可以合法继位,因此,西周时代已经确立了嫡长子继承制,这也是国家形成的标志之一。王位的继承人被称为“太子”,或者“东宫”,王的正妻也被正式称为“后”,这时也就有了“溥(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概念,也就是说,王是最高的,天下所有的土地和人民都是他一个人的私有财产。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Copyright © 读书网 www.dushu.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15019699号 鄂公网安备 420103020016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