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帝王封建肇始于西周(1)

中国人“盗墓”VS美国人“盗梦” 作者:白海军


中国的奠基时代应该是在周朝,这因为四点:①周朝奠定了中国的基本文化;②周朝奠定了中国基本版图;③周朝奠定了中国基本的政治制度;④周朝奠定了中国的基本国家形态。

中国在青铜时代有三个王朝:夏、商、周。很早以前,西方人就否认夏、商的存在,理由就是这两朝的历史过于含糊不清,掺杂了太多的传说和神话,不值得一信。直到1958年,在河南偃师,考古学家们发现了二里头文化遗址,这才证实了夏朝的存在。接下来,中国在青铜时代已经成为世界领先大国,标志就是司母戊大方鼎——那是青铜时代的铁证,重达875公斤的大铜鼎在当时的世界中没有其他任何一个国家能够制造,冶金技术的成熟也代表当时工业水平的程度,这点无可非议;另外,在殷墟中还有一个重要的发现,那就是甲骨文,十多万片甲骨文足以证明,商朝中国已经进入成熟的文字时代,这表明,中国当时已经有了成熟的社会制度——没有成熟的社会制度就不会有冶金工业,而成熟社会的另一个标志就是文字的大规模使用,且稳定的传承,但这时候,还缺少一个重要的社会轴心,那就是统一的社会文化。至西周时期,统一的文化基础基本形成。

西周实行的是分封制,这其实奠定了中国基本的权利分配结构,自此以后,中国历代的权利分配基本是按照这个模式进行的。西周的分封制地方分为两级:诸侯和大夫,诸侯的封地叫国,大夫的封地叫邑;在天子和诸侯的直属领地内,城区划分为几个乡,农村地区划分为多少遂。农村大一些的邑也称为县,由大夫或者宰去管理。少数民族地区还另外设道,但与县同级。

汉代继承了秦的地方分封管理制度,秦帝国执行的也就是郡县两级制,只不过情况要复杂些——不过就是把地方分割得很小,各地方官的权力也相应地变小了很多。但在汉武帝时又设立了十三州,级别在郡之上,这主要是监察区,这种州的长官设刺史一人,后来这个官位名称几经变换,如西汉时改称为牧,东汉初期又称刺史,后来又改称牧,刘备就曾被封为益州牧,但这种十三州的格局基本未变。魏晋南北朝的时候,地方行政也分为州、郡、县三级,三国之后道和邑改称为县;隋代把东汉以后的州、郡、县三级改为州、县两级,只不过这时州和郡同时使用,并且是平级;唐朝时把全国分为十道,唐玄宗的时候又分为十五道,其实和汉武帝把全国分为十三州是一回事,道也是监察区,每道派一个皇帝的代表,称观察使,也称按察使、采访使。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Copyright © 读书网 www.dushu.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15019699号 鄂公网安备 420103020016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