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周礼》是后人假造的吗(2)

中国人“盗墓”VS美国人“盗梦” 作者:白海军


在西周时代,已经建立了完整的官员等级和体系,自王(天子)以下,有诸侯、公卿、大夫、士,至于胥吏,各有其职守。但经过春秋、战国以及秦、汉战争,“自周衰,官失而百职乱,战国并争,各变异。秦兼天下,建皇帝之号,立百官之职。汉因循而不革,明简易,随时宜也(《汉书·百官公卿表上》)。”

当西汉王朝建立后,国家需要重建礼仪典章,因此需要一部指导性的国家大典——从这个角度来看,《周礼》最有可能成书于两个时期,一是汉成帝时期,另一个就是王莽时期。汉成帝时期为西汉王朝已经巩固,需要一部这样的大典;王莽是汉王朝最著名的篡位者,这位僭主也是中国历史上著名的改革家(也有人认为,正是他把《周宫》一文改为《周礼》),他希望能为他的新王朝建立一个新的国家思想,所以,汉成帝和王莽两个时期是最有可能伪造《周礼》的。

中国的历史课本也显得很不严肃——自中学起,很长时间里,我一直以为尧、舜、禹是中国历史的开端,且一定是确定无误的,但是直到成年以后研究历史才赫然发现,原来在商代以前中国还没有文字,尧、舜、禹以及夏都只是传说,并不是信史,这不禁让我错愕——作为课本,传说部分怎么也能作为正规的历史教授给学生呢?现在,其实仍有很多人都把尧、舜、禹和夏朝当成中国的正统历史和开端,把夏朝与后来的各个王朝并列,这种把传说和正史混为一谈的做法实在令人不能接受。不仅是传说王朝与正统王朝混列在一起,而且部落时期和封建时期的演变确立也含糊不清,如果在街头采访,恐怕没有多少人能准确说出中国究竟是在何时确立封建制度的。

历史之伪,伪得令人叹息——被很多人引用、参考的历史典籍《尚书》其中多数篇章都是伪造的,如《微子之命》、《蔡仲之命》等;只有一少部分是历史遗存,如《康诰》等。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Copyright © 读书网 www.dushu.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15019699号 鄂公网安备 420103020016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