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不得不说的官本位(2)

中国人“盗墓”VS美国人“盗梦” 作者:白海军


秦始皇给刘邦做了一件很好的嫁衣,那就是《秦律》。《秦律》为什么是好嫁衣?因为这部法律有200万字,非常详细,极其缜密,不要说行业法令,就是人们的言行举止、穿衣戴帽都被规定得很详细,司马迁就说:“秦法密如凝脂。”有了这样一部法律,刘邦建国后就只需要简单修剪一下,适当放宽松就可以用了。所以,汉朝的典章制度、法律法规基本是继承了秦朝,这时候刘邦、吕后、窦皇后等人就可以把老子的“无为而治”思想当成国家治理思想。所以,从刘邦到汉武帝未掌权前这70年里,汉朝的臣民是最幸福的,“轻徭薄赋”的环境大大地让一部分人富了起来,大部分人享受到了甜头。

一句“轻徭薄赋”可能很多人没有感受,那么换作现代数字很多人就会惊叹了,那是什么概念!汉文帝时国家已经欣欣向荣,财政收入年年有结余,因此,文帝来了一次大减税,税率由原来的十五抽一减到三十抽一,也就是说这大减税可真是大减,税率一下子调了整整50%!今天,人们已经很了解,一些发达国家一遇到经济低潮、经济危机什么的,减税就是重要的调节手段。

司马迁在他的两个经济学专论《平准书》和《货殖列传》中早就表达过他的经济学观点:“人各任其能,竭其力,以得所欲,故物贱之征贵,贵之征贱,各劝其业,乐其事,若水之趋下,日夜无休时,不召而自来,不求而民出之。”趋利避害是动物的天性,这也是自由经济的基本出发点,所以“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天下攘攘,皆为利往”。

很多人都知道黄河在历史上多次改道,但很少有人注意到这个现象:黄河在东汉以前经常泛滥成灾,尤其是在西汉时期,但在东汉及以后长达一千年的时间里却有了相对很稳定的安流期,为什么?因为东汉的连年战乱导致黄河中游地区变农为牧,或者干脆农牧俱废,结果是黄河中游地区地表植被得到恢复,黄河由此在东汉时期形成了稳定的河道,此后的一千年里基本稳定下来。这说明什么?中国在西汉时农业已经相当发达,导致黄河中游地区由于大量耕种破坏了地表植被,黄河由此泛滥。农业是社会的基础,因此,农业的发达也就表明商品经济能够发达。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Copyright © 读书网 www.dushu.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15019699号 鄂公网安备 420103020016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