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困咒五:你眼里的自己总是不够好

每颗心都有“病” 作者:林一芳


2005年11月10日 催眠室

*看到自己的优点,尽量放大自己受到夸赞后内心的感受。

KL在商业模式运营方面可说是风头正劲的大亨级人物,能做到这个程度以他的年纪,看起来似乎有点不可思议。

一说起好多年前在某家广告代理商那里做学徒工的情景,KL一点也没有黯然神伤的样子,相反倒是神采飞扬。他说那时候心里就像有一把火,总想着要把老板会的绝活都学会,哪怕是挨打受罚。当然,学徒必修功课中的苦和累必定都少不了——他每天都会遭到老板的敲打,不是说脑子笨,就是说乱跑神,甚至还会拎出狠话来说干不好就卷铺盖走人。他反复下过决心,但从来就没有想过要放弃,更没有想过自己要沦落到走人的地步。他想的只是,他是人,我也是人,他可以,我也可以!

KL在25岁的时候就成功操作SOS商业运营模式,这点据他感悟是得益于自己磨砺熏陶出来的良好心态。他说有一次跟着广告代理商做一个业务,当时竞争十分激烈,而且从明面上来看,他的老板显然差了些,但到竞标的最后,输掉的居然是那看起来貌似很厉害的第一竞标对手。那个对手显然也吃了一惊,他甚至直言不讳地走过来对他的老板说:“你看起来比我们差的不是一年,甚至是解放前。”他的老板说了一句话,叫他终生难忘:“你记住,我差的是外在,而不是内心,你的内心里有个声音在说‘我不行’,而我的内心里,有个声音在说‘我可以’!”

其实像KL和他老板这样的人,在生活中我们不难见到。正是他们走在科技和社会生活发展的最前沿,并撑起了世界的大厦,要问他们为什么可以义无反顾大步流星,即便是面对挑战和责难依然故我,其实不在于别的,正是在于内心的自我心像有别于他人。他们足够相信自己,足够爱自己,足够坚持自己。因为他们看到的永远是自己最好的那一面。

从神经语言学的角度来讲,如果我们改变内在心锚,那么内在的心像就会出现转变,人生从此将会被改写。正如有心理学者指出的那样“改变你在你心灵中的图像,这至关重要。”你对你的潜意识做了一个小手术,其实就是改变你对自我的评价。阿基米德说:“给我一个支点,我可以撬动整个地球。”你对自己的评价,你看到自己的哪一面,正是你改变世界的支点。

从心理的角度来说,改变自己很简单,只需要从一个小小的层面做一个调换就可以,这远比你付出许多貌似艰苦的努力要来的有效和切实可行。可是为什么有那么多人怨天尤人,对自己毫无信心呢?

在我的来访者当中,有一些是事业陷入瓶颈,似乎突破显得有些捉襟见肘的人士,我会深入他们的内心心像中,进行自我意象的对话。有次我的一个女客户说自己太郁闷了,几乎每次做事都会受到老板的责骂,简直是活见鬼了。

在我的催眠过程中,MJ女士断断续续说起来自己的往事。在她六岁以后,几乎每天都会受到爱挑剔的母亲的耳提面命。诸如袜子穿反了,鞋子太脏了,头发为什么没有梳好等等,这些小的细节挑剔几乎叫她烦透了。麻烦的是,在MJ幼小的心灵里,从此埋下来对自己不满意的心理模式。她每次出门总会反复地照镜子,或者检查自己,是否穿错了什么,是否忘记梳好头发,是否忘记打好腮红等等。当老板让她准备好材料急用的时候,她还照样会像审视自己那样,反复地搜索漏洞,反复地折腾,到了最后可想而知,老板依然不满意。

显而易见,MJ女士的问题不在于自身,而在于她的内心心像问题。她看到的不是“我可以”,而是“我做的不好,我不行”,这导致了她的犹豫和反复,以至于她总是会无端地延迟时间和计划,而这其实并非她的本意,但导致的结果却是她的现状正如内心心像当中所诅咒的那样,总遭老板责骂,事业没有大的发展。

生活在新世界的我们,走在一路成长的自由之路上,缺的不是勇气和力量,而是一颗能够看破自己,能够看透自己的慧眼,它可以洞穿人格早期的阴霾,让我们脱离意识最开始的混沌状态,进入澄澈的明亮心像中来,这才是我们一路成长的要义所在。

如果出现类似MJ女士的情况,请静心参照内心心像,并搜集童年故事中那些负面的评价情节,重新改变情节,转变成正面的积极的,如收到别人表扬的信息,谁夸赞了自己,当时对方什么表情等,同时尽量放大自己受到夸赞后内心的感受。反复几次,直到改变心像,能大声地告诉自己:“我也可以!”为止。

有人说,这种自我的内心意象类似一个困咒,几乎准确到可以“杀人无数”的地步,而事实上也的确如此。看看那些生活在低矮的房屋之下不思进取的人们,他们大多都是在自我内心意象中看不到自己的强大,并且在外在环境的重压下,放大了自己的弱小和无力,他们无力改变现状,宁肯仰望他人,活在他人的阴影下仰人鼻息。

生活中有很多像MJ女士这样的人,他们透过心灵的镜子,没有看到自己的正面,而是看到镜子以外的反面,无端放大自己看不到的东西。而那些东西往往是来自外在的他人的负面评价,这些评价也大多来自童年时期父母或者师长的指责和武断定论,更可悲的是,在他们的心灵成长中,居然一叶障目地看不到自己的优势所在,眼前只有自己的缺点和污点。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Copyright © 读书网 www.dushu.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15019699号 鄂公网安备 420103020016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