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13.修慧不修福,罗汉托空钵

幸福禅 作者:释永信


显明

修行有自证与利他,自证是罗汉,利他是菩萨。罗汉自己用功,光修智慧,很少修福。我们常常讲“福慧双修”。从前有个辟支佛(比罗汉大一点,罗汉已断烦恼,但习气还在,辟支佛就是缘觉,烦恼断了,习气也没有了)出外托,托了一天也没托到饭,就当时的制度来讲,托不到饭就不吃了。中国的佛教是在寺庙里进食,由信徒把柴米油盐送来。佛教的托钵是为了让人种福田,佛陀在世时,迦叶尊者和须菩提两个人托钵的对象不一样。迦叶尊者专找穷人家讨饭,他的理论是穷人这一生穷,若再不让穷人种点福田,来生更穷。须菩提则专找那些有钱人家托,并不是有钱人家茶饭好,而是因为有钱人今生能种福田的机会不多,必须让他种点福,求点福。最后走到国王养大象的地方,见大象吃得很好,周身挂了璎珞,辟支佛说:“老兄啊!你前世修福不修慧,今生得了象身,挂满璎珞,有得吃又有得喝;我是修慧不修福,虽是罗汉却讨不到饭。”由此可见福慧不可偏废,出家众没财源修福很难,在家居士则容易修福。帮助别人、恭敬三宝、修桥铺路、孝顺父母等是修福。修慧就是打坐、念经,求开悟,求解脱,对人群利益好像不大,所以要福慧双修,不仅修福,还要修慧。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Copyright © 读书网 www.dushu.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15019699号 鄂公网安备 420103020016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