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2.被狗咬一口(2)

我的最后一张底牌 作者:胡展奋


被狗咬一口,与被蛇咬一口的感觉不一样。

被蛇咬一口并不“百分之百致死”,但感觉却是极度恐惧,以致向有“被蛇咬一口,三年怕草绳”的谚语。被狗咬一口呢,大都摆出没事状,更多的似是一种不甘,大有“你什么东西,也敢犯我”的意思,究其实大概和我们自古对它的道德评估有关:偷鸡摸狗、傫如丧狗、狐群狗党、鸡鸣狗盗、狗仗人势、狼心狗肺……狗谚过百,几乎没有一句夸的,于是“你是何物,也敢犯我”至少在潜意识里害了我,被咬一周后,朋友宴请,正无下箸处,来了一盆炖蛋,上缀干贝丝,就报复性地反弹:就你还犯我?只啜蛋,还不行?

不料,当晚浑身奇痒,上下皮肤悉如蟾蜍,且高烧,急去华山医院挂液,翌日消退,以为没事,讵料第二天凌晨又发作,势头更甚日前,眼肿如线,双唇堪比“范老师”,只得挣扎起床,再取“华山”,全家被搅得鸡飞狗跳,自兹夜夜发烧而且痛痒欲狂,医生却说,典型的“血清过敏”,前后恐怕要折腾半个月,谁让你轻易认识一条狗的!

是啊,谁叫你轻易认识一条狗。狗性忠诚热烈,狗性也势利乖张。宠狗的再怎么提升狗的情商,人性和狗性之间毕竟有太多不确定因素,倘不懂狗,最好对它敬而远之,因为它有着巨大的死亡背景,被它咬了,真不是小事,好比春秋之郑,楚不犯郑,每每因为郑后面的强晋也。

如果我们回到隐喻,被小人咬一口的感觉也大抵如此,有一珍稀品种叫“真小人”的最具迷惑性,他们比常人看似戆直粗豪,也亲和易处,有时候还带点“土气”,每每以“敢言”自诩,但却同狂犬一样具有巨大的“死亡背景”,其特征是随时抛弃道德底线,“乘人不备”,毁你终生地咬几口,事后又恢复憨厚状,中国古训常把小人贬为“狗”,现在看来是有道理的,它们不像猫那样摆谱,但赏你一口,就够你忙了。

相传李鸿章访法期间,法勋戚赠名犬一只,数日后问李鸿章是否喜欢,李缓缓而答:其味与中国犬无异,殊为可口。勋戚闻之瞠目结舌。

我们并不能得出李公虐待动物的结论,因为国事访问期间,携之有被咬之虞,却之呢又外交大忌,淮人好狗,李公不免。烹而食之,两清自便。世界毕竟是人本的,不是狗本的啊。

李鸿章才是真正懂狗的。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Copyright © 读书网 www.dushu.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15019699号 鄂公网安备 420103020016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