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21.钱痨传奇(1)

我的最后一张底牌 作者:胡展奋


钱痨是他的外号,就像现在流行的“话痨”。当年,他住我们隔壁弄堂,所谓“三岁知老”,其摞钱的能力很小就显现了痨性的智慧,七岁时和我去菜场买鸡毛菜,各持一枚五分硬币,我买了一把,他却在卖剩的菜筐里搜刮了一把,然后在我面前直晃:你看,不是一模一样吗?

他活活赚了五分钱。拷花生酱也这样,我一毛钱的花生酱在碗底像柿饼一样大,他在缸沿刮的花生酱粗看不比我少,但又活活赚了一毛钱……

需要说明的是他那种卓异的冷静,捡菜时的那份从容,如果遇人呵斥,他头也不抬:“红领巾小白兔!”刮花生酱时,有人疑惑,他一边刮一边回答:某号某号的五保户!

钱痨就是如此善于消费公益资源。及长,好读书、勤实践,于是无论智力还是能力都和我们的距离越拉越远了,几个经典的故事颇能说明当下的“礼崩乐坏”,道德溃败,就是始于钱痨他们当初的斑斑劣迹。

他很早就下海了,但号称“吃遍全国不付钱”。每次走进饭店,必备烟和火柴,点四五个菜及汤。

菜上来后,吃菜吃饭不喝酒,往往等最后一道菜的时候,他人没了,桌上放着一包烟、一盒火柴,让人觉得他没走远,但事实上他还会回来吗?白吃一顿。

也有四个菜差不多同时上来的时候,那就叫服务员把汤去热一下,他同样滑脚溜了。

这就是每餐必备汤的道理。战略后备队。除了“吃遍全国不付钱”,他还曾“住遍全国不付钱”。八十年代和九十年代前期,各地宾馆住宿手续远没有现在的电子化。他总挑晚上时间十一点半以后入住,时值交接班,上一班的,总是习惯地把入住手续推给下一班:我们这班都结了,你先睡下,明儿七点以后叫醒你办手续……

但是他每每早晨六点半就闪人了。白睡一宿。

人或请益,他总是羊白眼翻翻:首先戒一“恋”字,坚决舍弃最后一道菜,因为你最后脱身的机会就因它没上桌。同理,“白睡”的前提是“不恋最后一秒”,你最后脱身的机会就是没办手续,“留点遗憾就是善终”,可惜常人根本没能耐做到这一点,为什么呢?因为人性的本能,总是不想有遗憾,舍不得最后一口、最后一寐,人性是最害人的东西,……除了不可抗力,人类所有的失败都源于人性的弱点。我没有人性,也就没有弱点。

“没有人性”的钱痨,最近几年发得快,传说身价过亿,座驾不断地换,别墅不断地买,也不见他开什么公司,做什么买卖,偶尔问他,总是笑而不答,今年“五一”,突然邀我澳门一游,说,跟我进一次“鸟笼”(葡京),你就明白。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Copyright © 读书网 www.dushu.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15019699号 鄂公网安备 420103020016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