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25.信仰当饭(1)

我的最后一张底牌 作者:胡展奋


人生的痛苦分为两种——一种是想得到的东西得不到,另一种是,得到了。

电视剧《蜗居》中的房奴,就是这样。我们,大都这样——“得到了”。

太多的人,为欲所役,“鸡叫做到鬼叫”,殚精竭虑地“奋斗”,最终“得到了”而仍然焦虑不堪,为什么?

答案就像我们天天要吃而且吃不厌的米饭一样没有悬念:没有信仰。

大可不必一提信仰,就马上联想到什么“主义”,因为信仰大于“主义”,从经度讲,早于甲骨文时代,人们就有信仰;从纬度讲,放生和减排也是一种信仰。

信什么,不重要。但信仰的力量非常大,《论语·雍也》说颜回“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为什么呢?有信仰。日前钱宁先生有文挖苦颜回(见《新民晚报》“夜光杯”),认为夫子厄于陈时,颜回的那番话是谀词:“……夫子之道不能推行,是我们孔门弟子的羞耻;各国不用夫子,是君王们的耻辱。天下不容夫子,正说明夫子之道至高至大。天下不容怕什么?天下不容,方显君子本色!”——我以为钱宁之说至少是“以今人之心,度前贤之腹”。事实上,颜回的这番话恰好是一个矢志救世者在沦陷浊世时发出的夺目光辉,是对乱世的无畏的挑战和否定,何其伟哉!怎么就是马屁了呢?看人要看一贯表现,人在陋巷,早已是穷极潦倒而“不改其乐”了,此时厄陈而不馁,不正好证明信仰的力量在颜回是一以贯之的吗?

或曰信仰不能当饭吃(如同有说“文艺不能当饭吃”的),则说这样的话不像是一个受过教育的人,盖因禽兽之别于人,正在于只会“吃饭”而已,没有信仰的人,在黑格尔那里被称做“造粪机器”,在希特勒那里是要被拉去做“药水肥皂”的,可见没有信仰的腌臜和猥琐,即令是纳粹也不敢苟同,孟子说:“人之异于禽兽者,几希”。“几希”就是界线非常细微,也就是说人和禽兽的分别,其实只是一纸之隔。而那张窗纸的此岸,就是精神力量,就是信仰。

说起信仰和“吃饭”,我这里还有一个小故事讲讲。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Copyright © 读书网 www.dushu.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15019699号 鄂公网安备 420103020016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