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小事成就大事,细节决定成败

人生最大的失败就是光说不练 作者:王金阳


  

无论是企业还是个人,能不能把握好细节,往往成为其在竞争中能否获得胜利的关键。

工作的最终目标是落实好自己的目标,从而获得利益和乐趣。无论什么样的工作,都要把握好每个细节,要时刻记住落实中没有小事。如果忽略了细节,很可能会铸成大错;要把握好卓越与优秀之间的关系,不要刻意去追求完美;工作中“差不多”态度是不可以的,对于原则问题,必须尽善尽美;小事往往成为衡量员工的重要标准。因此,工作中千万不能浮躁,要脚踏实地地做好自己的工作。

“细节”是一种细小的环节或情节,既然小就不易为人们所见、所重视。古人云“勿以善小而不为”,其小者,亦有此“细节”之含意。我对事情并不赞同大事化小了,但应该说,大事要抓,小事却不可忽视。在我们的工作中,细节常常因其细而使人感到它的烦琐或不屑一顾,然而从历史到现实,许多事实告诉我们,细节是不可忽视的,也是不可大意的。

《细节决定成败》一书在一年多时间内发行达百万余册,成为超级畅销书。为什么“细节决定成败”这样一个口号性的标题能够引起国内如此大的轰动?其实本书的内容谈不上有多么高深,正如汪中求先生本人在这本书的后记《请不要原谅汪中求》中所说:“这本书问题还真不少,除了校对还是有一些疏漏之外,全书结构并不严谨,有些章节前后逻辑联系不紧密,特别是议题过于分散,以至于许多具体观点都没有谈透。”

然而,偏偏是这样一本书却成为了超级畅销书,这背后其实是中国企业对于“细节”的关注,也反映出中国人在细节上的缺失已经成为企业家、普通员工亟须解决的问题。

这本书中曾讲过这样一个事例:

“上海地处华东,地势平均高出海平面就那么有限的一点点,一到夏天,雨水经常会使一些建筑物受困。德国的设计师就注意到了这一细节,所以地铁一号线的每一个室外出口都设计了三级台阶,要进入地铁口,必须踏上三级台阶,然后再往下进入地铁站。就是这三级台阶,在下雨天可以阻挡雨水倒灌,从而减轻地铁的防洪压力。事实上,一号线内的那些防汛设施几乎从来没有动用过;而地铁二号就因为缺了这几级台阶,曾在大雨天被淹,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

这就是工作中不注重细节的问题,是否注重细节其实体现的是一个人的职业素养,体现的是一个人是否有主人翁精神,是否对自己负责的态度。工作中一个细节照顾不到可能会让多少人的努力前功尽弃,甚至损失惨重,战场上一个细节考虑不到,可能会让无数人命丧黄泉,甚至改变战争的结果。这样的例子不胜枚举。

无论是在生活还是工作中,经常会听到有人说“就这点小事……”,无足轻重的感觉随时随处可见。于是,我们经常又会听到有人在失败后感慨着说“其实我当初就一件小事没做好”。这一件事往往就是被人们忽略的小事。

作为“二战”的战败国德国和日本之所以能够迅速崛起,就是因为他们的严谨、细致,不忽视工作中的任何一个看似微不足道的细节。而我们身边的大多数人在对待工作时不是怀有敬业之心,而是常常说“差不多就得了”,这种“差不多”的态度造成了我们的工作实际效果,距离计划目标“差很多”。于是,那些小事也就成了决定成败的大事。

相反,由于我们在思想上有足够的重视,所以很多大事在完成后反倒觉得没有费多大的力气,大事变成了小事。

由此不难看出,大与小是相对的,在一定条件下,二者也是可以相互转换的。

所谓“失之毫厘,谬之千里”,因此,我们在日常工作中必须要树立“工作上的事,没有大与小之分”的观念。要兢兢业业,认真负责,对所有的事情都给予足够重视,力求每件事情都做得尽善尽美。切不可潜意识地因所谓的大与小而采取不同的态度,导致不好的结果,最终受损的将是单位和自己,以致后悔都来不及。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Copyright © 读书网 www.dushu.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15019699号 鄂公网安备 420103020016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