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严于律己,不拿放纵当个性

人生最大的失败就是光说不练 作者:王金阳


  

这是一个张扬个性的年代,不知道从什么时候开始,“牺牲”精神被“个性”所取代。曾经,我们的社会积极宣扬的是为集体牺牲个人利益,牺牲个人个性,甚至一度把那些张扬个性的人视为这个社会的异类,加以排斥。如今,人们不再号召为集体牺牲个人,个性的张扬已经作为标签深深地烙印在这个时代。

然而什么是个性?个性是不是放纵灵魂?是不是奇装异服?是不是举止怪异?是不是叛逆于大众之外?

这是一个疯狂而迷茫的年代,所以才有了“犀利哥”、“凤姐”、“芙蓉姐姐”这一类的人流行于网络,疯长在人们空虚的生活中。

有的人以“否定”作为个性的标签,他们否定一切大众审美以及视为道德标准的行为,他们否定多数人认可的东西,他们质疑一切,善或者恶在他心中完全与传统的、普遍的相背离。在他们认为,那些规矩,那些道德的束缚都是不合时宜的,只有为所欲为的标准才是人生的标准。在这种“个性”思想的指导下,他们否定一切,最终发现游离于主流社会之外,当年少轻狂的岁月画上句号,他们的人生留下的只能是一个省略号加一个大大的感叹号。

有的人以自我意志的实现为标签,他们把实现自我欲望为个性的标签,我们曾经认为的“自私”在他们看来只是人生的必须,是“个性”的展现。他们从来不认为人的存在应该要顾及、在意很多人,于是他们放纵着肉体、颓废着灵魂,同时也在耗费着宝贵的生命,他们认为只有自己开心才是正道,那些所谓的“牺牲”精神也是自我精神欲望的满足,甚至认为是变态的选择。

在这两种主流“个性”思潮的影响下,我们出现了“享乐族”、“拜金族”,而曾经中华民族引以为做人典范的“我为人人、人人为我”、“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统统变成了“糟粕”,被人们抛弃在历史的垃圾堆里,任他们发霉腐烂……

当人们在感慨、咒骂药家鑫、范美忠这些人的时候,却把自己忽略了,也许我们每个人在遭遇自我利益受损的时候,可能都会做出同样的选择。

这种“个性”的背后,是社会道德危机。

什么是真的“个性”?

在我看来,个性是基于道德之上,不损害大多数人利益的、独特的视角、独特的观点、独立的思考方式,而不是随波逐流的思想加上任性自我的行为。

是的,我们在鼓励创新,也在鼓励“个性”。我们这个时代的个性超出历史任何一个时期,如此奔放,如此张扬,如此嚣张。可是我们不知道,当我们在张扬那些“前无古人”的“个性”的时候,不知不觉忘记了我们要遵守一定的游戏规则。因为一切自由都是在游戏规则之内的自由,一旦游离甚至破坏应该遵循的游戏规则,那将被现实抛弃,甚至永远失去张扬个性的自由。

司马迁是有个性的,因为他不屈从权势,即便失去了作为一个男人最宝贵的东西,他依然坚持原则,写下《史记》。

孙武是有个性的,因为他不惧怕威胁,即便身受酷刑,依然写下了传世的《孙子兵法》,成为一代伟大的军事家、谋略家。

李白是有个性的,他“自称臣是酒中仙,天子呼来不上船”,他潇洒浪漫,写下了“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这样的经典名句。

他们的个性是真的个性,他们的个性也在为人类创造着不朽的价值。

可是我们太多的人不懂什么是真的个性,他们的个性往往成为伤害别人的利器。要知道,个性在伤害到别人,当你让他人退避三舍的时候,个性就已经不再是个性,而是一把尖刀。

如今,“80后”、“90后”已经逐渐成为社会主力,成为职场先锋,他们的思想、行为不断影响着社会主流思想,也在引导着下一代、两代人的思维模式。

当年张扬个性的“80后”,在为之付出后,思想正趋于主流,逐渐懂得了奉献,懂得了爱心的重要。而长江后浪推前浪的“90后”你方唱罢我登场,正在上演一幕幕令人瞠目结舌的“历史大剧”。“90后”正在以令人惊叹的速度,让“个性”野蛮生长,那种唯我独尊的“个性”正在成为这个时代的现象。

在职场当中,那种唯我独尊的个性正在损害着工作的正常运行,在一个团体当中,个性的展现一旦游离在团队合作之外,这个团体只能是一盘散沙,打起仗来必然是一击即溃。

在生活中,为所欲为的个性必将伤害人们都在渴望的“爱”,因为爱,不是爱自己,是相互爱。

个性分明应该是一种鲜明的性格,如办事坚持原则,待人不卑不亢,思想积极向上。有的人之所以能鹤立鸡群,是因为他的一身正气,而不是邪门歪道。

个性,是“威武不能屈,贫贱不能移,富贵不能淫”;个性是“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个性是“千磨万击还坚韧,任尔东南西北风”……

这才是个性。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Copyright © 读书网 www.dushu.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15019699号 鄂公网安备 420103020016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