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三回:茶的神圣使命:从朱元璋杀婿说起(15)

白银帝国:翻翻明朝的老账 作者:李连利


同样,朝鲜使臣也进行着官方贸易、私家贸易和违禁贸易三种贸易。对于私家贸易,明朝历代帝王往往采取睁一只眼闭一只眼的态度,朱元璋还三次下旨不要阻拦这种贸易。这种情况,其他国家在与明朝的贸易中都是绝对没有的。

自此以后,中朝友好情谊越来越深厚。最终,可以说亲如一家。明代使臣甚至将对皇帝、大臣的一些看法与朝鲜君臣私下谈论。例如太监尹凤就对朝鲜世宗李裪言及宣宗皇帝喜欢走鹰逐犬好游戏、皇太子亦轻佻。双方的关系已经达到任何势力都无法破坏的程度,例如正统七年(1442年)朝鲜便坚决地告知蒙元势力“天无二日,民无二王”,一口回绝蒙元了再次通交的请求。

明帝国的经济政策中海上贸易政策最为失败,失败得令人痛心疾首。因为,当时中国的造船技术、海军实力全球第一,如果明帝国继承元帝国的海外贸易政策,显然中国的历史甚至世界历史都会改写。但历史事实却是:朱元璋采取了“闭关锁国”政策。历来,许多论者都对朱元璋提出了尖锐批评。然而,本书却对朱元璋在当时所采取的政策表示理解甚至支持。以此推之,四百多年后的乾隆拒绝马嘎尔尼,本人也认为是正确的。因为,以当时西方国家的所作所为看,任何一个爱护百姓的统治者都将对其表示反感。

明代海外贸易政策有三大表征、两大不足。三大表征上,“禁海”与“朝贡贸易”作为明帝国对外贸易的两大基石成为政府层面的特征,它们与民间走私乃至海盗经济的兴盛成为三大永不变化的表征。

之所以出现三大表征,其根本原因在于对于海路贸易的不重视,以及由此对海外邦交国政策产生重大偏差——“花钱买太平”与“绥靖”。对于这两点,之前许多人都将板子打在了朱元璋的屁股上,其实未必正确。

明帝国在海外贸易方面的主要错误应该由其后代和历史传承来承担。其一,中国的海外贸易在历史上,大多是“朝贡贸易”,这也是本书对“郑和下西洋”的历史地位表示尊重,但对其历史意义表示不屑的原因;其二,自南宋起因为民生问题而导致的海上走私、海盗等问题,在明朝呈爆炸式发展。在这种情况下,朱元璋之后的统治者不能从民生角度看问题,一味执行“祖宗法制”造成了海路走私比陆路更严重、更危险的状况。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Copyright © 读书网 www.dushu.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15019699号 鄂公网安备 420103020016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