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乘醉听箫鼓·楚楚·望海潮(3)

忍把浮名,换了浅斟低唱:柳永词传之风月篇 作者:吴俣阳


重湖叠

巘清嘉,有三秋桂子,十里荷花。羌管弄晴,菱歌泛夜,嬉嬉钓叟莲娃。千骑拥高牙,乘醉听箫鼓,吟赏烟霞。异日图将好景,归去凤池夸。

柳永 《望海潮》

《望海潮》词调始见于《乐章集》,为柳永所创的新声。这首词一反柳永惯常的蘼丽风格,以大开大阖、波澜起伏的笔法,浓墨重彩地铺叙展现了杭州繁荣壮丽的景象,可谓“承平气象,形容曲尽”。

“东南形胜,三吴都会,钱塘自古繁华。”起首三句,入手擒题,以博大的气势笼罩全篇。首先点出杭州位置的重要、历史的悠久,揭示出所咏主题 。三吴,旧指吴兴、吴郡、会稽;钱塘,即杭州。此处称“三吴都会”,极言其为东南一带、三吴地区的重要都市,字字铿锵有力。其中“形胜”、“繁华”四字,为点睛之笔。

“烟柳画桥,风帘翠幕,参差十万人家。”远望去,垂柳含烟、虹桥似画,风帘摇曳、翠幕如纱,真个是画中才有的好景致啊!这一处人烟阜盛,各式建筑鳞次栉比、檐牙错落,微风过处,千门万户帘幕轻摆,显得怡然安详,好一个人间天堂!也只有这样富有灵气的都会才配得上楚楚那样的蛾眉女子。

“云树绕堤沙,怒涛卷霜雪,天堑无涯。”钱塘江边,高耸入云的古树围绕着沙堤,汹涌的江涛仿佛发了怒般奔腾而来,激起如霜如雪的白色浪花,而那壮阔的钱塘江更像一道天然的壕沟阻挡着北方敌人的进犯。一个“绕”字,尽显古树成行、长堤迤逦之态;一个“卷”字,又状狂涛汹涌、波浪滔滔之势。

“市列珠玑,户盈罗绮,竞豪奢。”穿过钱塘江,他又拥着楚楚信步来到街市上。放眼望去,珠玉宝石遍陈于市,家家户户绫罗盈柜,男男女女的衣饰更是鲜丽豪华、竞相斗艳。只“列”、“盈”、“竞”三个字,便把杭州城的繁荣昌盛、富庶奢华落到了实处。

“重湖叠巘清嘉,有三秋桂子,十里荷花。”最是妩媚楚楚女,最是风情还要数那碧波万顷的西子湖。西湖,自古以来便是杭州城最为耀眼绚目的一张名片,来杭州不到西湖,等于没来过一般。

重湖,是指西湖中的白堤将湖面分割成的里湖和外湖;叠山,是指灵隐山、南屏山、慧日峰等重重叠叠的山岭。在柳三变眼里,西湖的湖山之美,只能用“清嘉”二字概括。而那三秋桂子、十里荷花,更是牵出了诸多意象,湖、山、秋月、桂花、荷花纷纷奔赴而来,令人心旷神怡、遐想万千。

传说中,西湖的灵隐寺和天竺寺,每到中秋,常常有带露的桂子从天飘落,馨香异常,那是从月宫桂树上飘落下来的,是寂寞的嫦娥赠与人间有心人的,因此唐朝诗人宋之问曾在《灵隐寺》诗中写道:“桂子月中落,天香云外飘”,而诗魔白居易《忆江南》中亦有“山寺月中寻桂子”的绮丽词句。

“羌管弄晴,菱歌泛夜,嬉嬉钓叟莲娃。”美丽的传说给秀丽的西湖增添了神秘空灵的色彩,而那昼夜不停的笛声歌韵,更是无时不刻不在晴空下飘扬,不在月夜下荡漾。回首,湖边钓鱼的老翁怡然自得,湖中采莲的孩童喧闹嬉戏,身边浅吟清唱的楚楚更是娇俏妩媚,“嬉嬉”二字,便将所有人欢乐的神态,作了栩栩如生的描绘,生动铺叙出一幅国泰民安的游乐图卷。

“千骑拥高牙,乘醉听箫鼓,吟赏烟霞。”成群的骑兵簇拥着高高的牙旗,抬着长官缓缓而来,一起乘醉听吹箫、击鼓,吟唱烟霞风光,一派暄赫声势。这自然是对杭州太守孙何出府游乐时仪仗之盛的描绘。短短十四个字,笔致洒落、音调雄浑,千载之后,都能令人在岁月的光影里窥视到一位威武而风流的地方长官饮酒赏乐、啸傲于山水之间的怡然之情。

“异日图将好景,归去凤池夸。”凤池,即凤凰池,本是皇帝禁苑中的池沼,魏晋时中书省地近宫禁,因以为名;“好景”二字,将如上所写和不及写的,尽数包拢,意谓当达官贵人们被召还之日,合将杭州好景画成图本,献与朝廷,夸示于同僚,谓世间真存如此一人间仙境。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Copyright © 读书网 www.dushu.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15019699号 鄂公网安备 420103020016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