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起信论疏笔削记卷第十一(6)

起信论疏笔削记2 作者:


即下因缘意识中文

四中疏依前下。境本非善以顺己之情。便名为善。境亦非恶以违己之情便。名为恶。且善恶相已自不实。况其名字起自倒情。宁非是假。何以故。他人于此或以善为恶。以恶为善。二不定故。肇公云。物无当名之实。名无得物之功。由此名故不待眼见违顺之相。但耳闻善恶之名。便生喜怒。是故目计名字也。楞伽下引证。义见前文。上来下配三障。自此已上直至根本无明。尽名为惑。若准佛名经云。独头无明为烦恼种。则别开无明以为烦恼所依。其实无明是痴。乃根本六惑之数。若也合论皆名烦恼。开合虽异俱是惑门。自下等即业苦。斯则三障即三道也

五中疏执相等者。谓于我执贪嗔爱见。发动身口七支。造善恶不动等无量差别之业。于中虽有善及不动。然俱有漏不出三界。三界无安犹如火宅。故皆苦因也

六中疏招果必然者。必定然是也。斯有两义。一不得不受故。二善不为苦恶不为乐故。书曰。天作孽犹可违。自作孽不可逭。涅槃经云。非空非海中。非入山石间。无有地方所脱之不受报。故云必然。三界轮转无有罢期。故曰循环。死此生彼不能脱免故云长缚。如螘循环。如蚕作茧。终而复始不自在故。正法念云。如绳系飞鸟。虽远摄即还。众生业所牵。当知亦如是。苟非觉悟无有解期。今约此言故云长缚

一正释中。疏三细等者。染法虽多不出三界因果惑业。今以三细六粗摄之。罄无不尽。如是染法皆由根本无明迷真所起。故云当知等

二转释疏问意可知。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Copyright © 读书网 www.dushu.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15019699号 鄂公网安备 420103020016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