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出生在羊圈里的洛年赤烈(2)

阿里-阿里 作者:杜文娟


六岁左右的时候,他进了寺庙,当了扎巴。因为记忆力超常,经文背得流畅快捷,比他大的喇嘛都很喜欢他。民主改革以后,宗教自由,不想当喇嘛的人可以回家。恰在这个时候,日土县成立了小学,他就还俗,上了三四年小学。

母亲放羊,继父给兵站打地基、和泥、打土坯,修房建屋,每次从兵站背回一袋新疆面粉,一家人就非常高兴。新疆面粉比拉达克的面粉精细得多,烙出的饼子松脆可口。

他在艰苦快乐的环境中,很快长成了一个少年。

少年时期的赤烈塔尔沁,放马、骑马、抓马、套马样样精通。这个时候,家里已经有二三十匹马了。牧场离班公湖不远,属于环湖草原,水草丰美,牛肥马壮。寺庙的牛羊和马匹有专人放养,县政府没有牦牛和羊群,只有马匹,也有专人放养。他经常帮县政府的人放马、抓马,但他害怕冬天抓马。冬天的风鞭子一样抽在身上,鼻子、脸庞、耳朵冻得僵硬,嘴冻得说不出话,手冻得抓不住马缰绳。

一个下午,县政府捎来口信,让他第二天抓十几匹马送到县城,干部们要骑马下乡。他起了一个大早,把马送到县政府。在县政府,他看见干部们穿着棉衣棉裤,脚穿毡靴,头戴皮帽子,有的还穿着皮大衣。他穿一件线衣,一件布藏袍,一条单裤,一顶解放帽,脚上的胶鞋裂了口子,手上的冻疮还在流血,握不紧拳头。姓胡的县长见他冻得发抖,递给他一支香烟,手指冻得夹不住香烟。县长让他到自己的房间烤火取暖,还给他端来一碗细虫子一样的食物。他害怕极了,不敢吃。香味诱使他吃了一口,又吃了一口,然后,呼啦啦几口吃完。很长时间以后,他才知道那是面条。这是他长到十多岁第一次吃面条,只记得好吃,不记得味道。

那个时候,不但赤烈没有吃过面条,吃惯了羊肉牛奶的牧民,很多人也没有见过大米白面,连青稞也很少吃到。赤烈工作以后,随工作组下乡,为牧民送去青稞。大人在锅里炒青稞,发出噼噼啪啪的响声,小孩听惯了羊咩马嘶,从来没有听过炒青稞的声音,大哭大叫,跑出帐篷。牧羊犬也没有听过这种声音,跟着小孩一起狂叫。

县长问他愿不愿意到县政府工作,给县政府放马、送信、做饭。他高兴地跑回家,母亲和继父和他一样高兴。给了他一只小木箱,一个木碗,两个卡垫。两个卡垫拼在一起,刚好一人长,白天当坐垫,晚上当褥子。

从此,无论走到哪里,小木箱和木碗,一直伴随着他。

当他长成一个健壮的小伙子时,当了一名小学老师。一所学校,就他一个老师。一个老师教一名学生。半年以后,有六七个学生。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Copyright © 读书网 www.dushu.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15019699号 鄂公网安备 420103020016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