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那不是莫斯科郊外的晚上(1)

只是历史已清零 作者:徐迅雷


那不是莫斯科郊外的晚上,那是莫斯科中山大学。2010年,是莫斯科中山大学创办85周年、停办80周年。创立于1925年的莫斯科中山大学,是“革命尚未成功,同志仍须努力”的结果。是年,伟大的革命先行者孙中山先生逝世。为纪念孙中山和为中国培养从事国民革命的人才,共产国际和苏联决定成立莫斯科中山大学。彼时,中国国内的大背景是:国共第一次合作,孙中山提出了“联俄、联共、扶助农工”的三大政策。在广州,有了黄埔军校培养军事人才,能有一所与苏联联手的培养政治人才的大学自然是好。在苏联驻广州国民政府总顾问鲍罗廷的倡导下,莫斯科中山大学于1925年9月成立,招收对象是国共两党的党团员,学制两年,第一期学员有600多人。

国共两党有大批著名领导人曾经就读于该校。查《辞海》第六版彩图本“莫斯科中山大学”条,在很简洁的介绍中,列举了国共两党5个知名人士的名字:张闻天、王稼祥、邓小平、谷正纲、蒋经国。邓小平是在五年半留法勤工俭学之后转过来的,他在莫斯科中山大学只待了一年,因国内需要而回国了;他在中山大学时所撰的自传中说:“我来莫的时候,便已打定主意,更坚决地把我的身子交给我们的党,交给本阶级。”(见《邓小平自述》一书第26页,解放军出版社2005年1月版)邓小平与蒋经国虽然不在同一个班,但同在一个共青团小组。在同学中,蒋经国年纪最小,那时才刚满15岁。1927年大革命失败后,国民党学员纷纷被召回国,而蒋经国一直到1937年抗战全面爆发前才回来。

莫斯科中山大学后来出了个著名的、带有贬义色彩的“二十八个半布尔什维克”称呼,作为二十八个中一个的盛忠亮(盛岳),变节移居美国后写下了《莫斯科中山大学和中国革命》一书,列出了名单,其中有多少大名鼎鼎的人物:张闻天(洛甫)、陈昌浩、陈绍禹(王明)、秦邦宪(博古)、何克全(凯丰)、王稼祥、杨尚昆……(见该书第222页,东方出版社2004年1月版)此外,还有乌兰夫、叶剑英、董必武、林伯渠、徐特立、何叔衡、赵一曼、左权等都曾经是该校学生。蒋经国说过,乌兰夫曾是他的同桌。

然而,世所不知的是,莫斯科中山大学还有大量的学生湮没于历史的现实与现实的历史中。原本,在生活上,学生们的待遇很好,莫斯科中山大学所有经费都是政府负担,学员不仅吃穿住全免费,而且还有达到富农收入水平的高标准津贴。但他们很快就被裹挟到路线、派别的斗争和联共(布)残酷的“清党”洪流中,很多人完全无法主宰自己的命运。他们或自杀,或被杀,或流放到西伯利亚,或遣送回国,或送至工厂去做苦工,或开除党籍团籍……他们成了苏联上百万被“清党”者命运的缩影。

“清党”的高潮发生在1929年,斯大林为了巩固自己的地位,发动了全国范围的大规模“清党”行动。张国焘在《我的回忆》中说:“那次清党运动,有点像瘟疫一样,任何人都有被传染的危险;即使平日自信是斯大林嫡系党员,到了这时,也不免要发生危惧。”(见该书下册第104页,东方出版社2004年3月版)“清党”涉及全国每个角落,被“清”掉上百万人,莫斯科中山大学一点都不是世外桃源,不仅无法幸免,而且成了一个重灾区。凤凰卫视不久前曾播出了《红色风潮——莫斯科中山大学往事》系列片,主持人陈晓楠神情沉重地说:“由于苏联格别乌(克格勃的前身)档案至今没有解密,所以在这一次清党当中,到底有多少学生被苏联格别乌逮捕、处决,今天仍然是个谜。在一些幸存者的回忆录当中,我们看到,他们在异国他乡处境悲惨,有的被长期监禁,有的在狱中被折磨致死,还有人被判处流放西伯利亚,其中一位叫王一的女学生,在西伯利亚呆了二十五年之后,才回到祖国。大量的中国学生在清党当中客死异乡或者下落不明,最后能够历尽劫难回到祖国的,目前统计的数字只有十三个人。”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Copyright © 读书网 www.dushu.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15019699号 鄂公网安备 420103020016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