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自寻烦恼的三种形式(2):推测效应(1)

一辈子,三万天:不生气的活法 作者:胡卫红


“推测效应”即根据逻辑和已知的一些条件,推测某件事或某些事即将发生,并提前采取行动,其结果可能反应过激,无端制造出本来可以不必发生的问题。

有一个寓言故事:一条毒蛇蜷伏在一根木头下,警惕的眼睛四处张望,提防着各种可能的风险。一只小羊在旁边蹦蹦跳跳地嬉戏,根本不知道附近有毒蛇藏身。毒蛇悄悄爬出来,狠狠地咬了小羊一口。毒液迅速流向小羊全身,可怜的小羊眼前顿时变得模糊起来,它痛苦地挣扎着,问毒蛇:“这是为什么?我哪点对不起你?”

毒蛇恶狠狠地回答:“谁知道呢!没准儿你会把我踩死,为谨慎起见,我要惩罚你。”

在这个故事中,小羊有没有可能踩到毒蛇呢?有可能踩到,也有可能踩不到,关键看毒蛇怎么做,它往小羊的蹄子跟前凑,风险便增大十倍;离小羊远一点,风险就解除了。毒蛇不强调自己的行为,将可能性当成必然性,狠毒地实施报复,结果制造出了一起冤案。

在日常生活中,人们需要对未来进行预测,以便早作准备,推理能力强的人,往往能预知变化,但是,知道不等于能做好,只有按规律办事,才能有效地驾驭未来。任何一件事,都有一个发生、发展、成熟的过程,需要满足若干充分必要条件,这是规律。假设你希望某件事发生,就要按照规律,尽量创造条件,以促其发展成熟;假设你不希望某件事发生,只需改变某些条件,就能将它化解为无形。好比果农收获果实,从开花、结果到成熟,有一个生长周期,需要满足阳光、水分、养料等条件,时机未到,急于采摘,只能收获青涩的苦果;条件不足,果树都会死掉,哪有果子可以收获?道理好懂,做好却难,许多人不懂规律,聪明过头,采摘没有成熟的果子,制造本来可以不必发生的问题,甚至可能像那条毒蛇一样,制造出人间悲剧,在历史上,秦桧和宋高宗就是凭借“莫须有”的猜测,咬了“精忠报国”的岳飞一口,制造了一起“风波亭”冤案。

可能性不等于必然性,我们担心的事可能发生,但不是必然发生,只要顺从规律,选择适当的时机,采用适当的方法,去除坏事发生的条件,自然平安无事;如果不讲时机,不讲方法,勉强去做,效果可能适得其反。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Copyright © 读书网 www.dushu.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15019699号 鄂公网安备 420103020016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