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我们为什么要制作图片:视觉观念发展简史(7)

光与镜头:通往卓越影像之路 作者:(美)罗伯特·希尔施


F/64小组与区域曝光系统

1932年,一伙加利福尼亚摄影家组成了一个非正式的团体,其中包括韦斯顿、安塞尔·亚当斯(Ansel Adams)和伊莫金·坎宁安(Imogen Cunningham)。他们最重要的目的在于创作出反映现实的摄影作品,反对对底片进行任何多余的处理。组织的名字来源于成员们对小光圈的偏爱,以此保证最大限度地呈现细节、反差和景深。他们强调自然形态,而这使他们与当时已成立的西海岸画意派形成对立。

F/64小组的目的通过安塞尔·亚当斯的区域曝光系统得到升华和发展。区域曝光系统是建立在科学系统基础之上的,可以引导摄影者拍摄之前预见到作品的丰富影调并通过后期冲洗和放大,扩展或压缩这些影调,从而形成丰富细腻的影调质感。亚当斯的区域曝光理论和与之相伴而生的视觉感受为后来的风光摄影设立了标准。区域曝光理论受到米诺·怀特(Minor White)和其他一些摄影师的推崇,20世纪60年代至70年代,这一理论在严肃的摄影实践中占主导地位。

后视觉化

威廉·默特森(William Mortensen)在其1934年发表的《纯粹摄影的谬误》(Fallacies of Pure Photography)中通过图片和文字强烈驳斥了直接冲印的教条主义和单一孔径的机械应用,为F/64小组观念提供了前数码时代的对应法则。默特森说影像制作者们有权利按照他们的视觉目的对底片或相纸进行手工操作,而他的很多制作手法在之后的Photoshop当中得以全面实现。

社会景观与快照美学

严肃摄影所倡导的预先视觉化的美学观点在20世纪50年代受到了挑战,罗伯特·弗兰克(Robert Frank)和威廉·克莱因(William Klein)无视报道摄影对结构与主题内容的要求,在任何可能的光线条件下使用35毫米徕卡相机进行拍摄。他们的影像焦点模糊、画面颗粒粗糙、构图零散,但这却给当时的摄影师寻找新的题材和开拓创作思路提供了借鉴。20世纪60年代,街拍摄影师盖瑞·温诺格兰德(Gary Winogrand)将这种社会全景的摄影手法进行归纳总结并得出结论:“我摄影的目的是去寻求那些具有摄影特质的影像”。社会景观摄影手法是对社会生活的私人化表达,快照美学与非正式的艺术化表现方式相结合去探讨“人类和与人类相关的事情”。

黛安·阿勃丝(Diane Arbus)运用众所周知的快照美学挑战了人们惯常的思维方式,让人们直视“没有人是正常的”这一命题。快照美学归因于专业摄影师从人们日常生活中瞬间的、无意识的家庭快照拍摄实践中寻求灵感与真谛。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Copyright © 读书网 www.dushu.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15019699号 鄂公网安备 420103020016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