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三门峡:峡与关——帝国的辉煌(1)

黄河之旅 作者:(美)比尔·波特


我早早地吃了晚饭,心想这回一定要抢在酒店夜总会的歌声响起之前进入梦乡。嘿,还真睡着了,而且一觉到天亮。接下来继续我与“黄色巨龙”的故事。现在我要溯流而上,前方就是三门峡市了。本来坐火车更合适的,可是中国的火车票实在太难买了,而且还有大量的票是只卖你票不卖你座位的(站票)。我还是坐汽车吧,酒店到长途汽车站只有几个街区。大巴从老高速路出城,逶迤在中国黄土高原的最东端。每年冬天,遮天蔽日的黄土从蒙古高原呼啸而来。

车到中途,我在渑池县下来,拦了一辆当地的出租车。渑池县附近有个地方我想去一下,那就是仰韶村。往北几公里,很快就到了。不知怎的,我对这里的期望那么高。实际上只有两幢小楼,而我是唯一的游客。看园人本来已经睡着了,见有人来,满脸惊讶。我费力来到这里,因为它是中国新石器时代的首个遗址,意义非凡。发现者是瑞典考古学家安特生,时间是二十世纪二十年代。如今,仰韶俨然成了一种文化,广泛用在中国其他类似的遗址上。

说起仰韶文化,大伙知道,指的是六七千年前黄河及其支流流域大部分地区的人类聚落。仰韶文化属于母系社会。从居住和墓葬来推断,女性在这些聚落中起主导作用。而比它晚两千年的龙山文化,起主导作用的就是男性了。这种改变缘于战争。只要生活的重心是为了养育后代和吃饱肚子,女性就比男性重要。而一旦食物富足,子嗣繁多并成长顺利,男性就开始走向战争。战争不是男性的被迫行为,而是主动行为,是男性荷尔蒙使然。从有战争的那一刻起,男性就开始统治世界。

仰韶村可看的东西不多。据看园人说,安特生发掘的大部分遗存,都在斯德哥尔摩的远东古物博物馆里,而中国考古学者在二十世纪五十年代第二次发掘的东西,则在郑州和北京的博物馆里。据说这里现在计划建一幢较大的楼,让一些文物回归故里。我的疑问和看园人一样:这么偏僻的地方,谁会来呢?我请他回去继续睡觉,我也离开了。

我到三门峡市时,已经是傍晚时分了。这座城市因黄河上的最后一道峡谷“三门峡”而得名。过了三门峡,黄河在中国北方平原上一路高歌,直奔大海。历史上,三门是指峡谷中高高凸起的三块巨石所形成的狭窄通道,它们被称为人门、神门和鬼门。唯一可以通船的,是靠近北岸的“人门”。“鬼门”和“神门”想开船过去就太危险了。但如今三道门都已被炸得粉碎。炸掉它们,是为了修建黄河历史上的第一座大坝。大坝建于二十世纪五十年代末。不幸的是,中苏合作的这个设计方案,实在是一场灾难。设计者没有考虑到黄河难以置信的泄沙量(峰值达七百五十公斤/立方米水)。只要想想把七百五十公斤泥沙放到你家浴缸里,你就知道问题有多严重了。二十世纪六十年代,设计方案又两度做了重大修改。从此大坝能按计划运行,但发电能力大大下降了。

大坝在三门峡市东北二十八公里,通公交,也有游船每天早上从市区旁边的水库出发到那里。在市区住了一晚后,我决定坐船去。坐船游览最令人难忘的,不是大坝也不是水库,而是船员。他们个个都是音乐家,一人开船,其他人则演奏中国民乐,唱中国民歌。他们也会唱几首西方歌曲。那天乘客中有四个澳大利亚人,船员就唱他们所谓的澳大利亚民歌。那首歌起调是“奥布-拉-迪,奥布-拉-达,生活在继续,呀!”一点儿没错,就是这么唱的。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Copyright © 读书网 www.dushu.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15019699号 鄂公网安备 420103020016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