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16.乌妮格家族(16)

乌妮格家族 作者:郭雪波


“大师,我们走了几天人马劳顿能否赐些吃喝的食物?”

“门边瓦钵里有,你们自便。”

罕王见瓦钵里只有一把炒米,瓦罐里只见半罐水,心想大师也是化缘度日,饱一顿饥一顿的,随口说了一句:“这么少?我们十几号人-----”

“少则多,多则少,多多少少,少少多多,全在一念之贪。弃贪念,去欲惑,则舌尖点滴米水可足矣,何须求多。”

罕王有所悟,便举钵吃米捧罐喝水,结果他吃饱喝足后那钵罐里的米水没见少一点儿,他深感神奇,手下十二人全都吃喝过,钵罐里的米和水依然如旧。罕王这才感到遇见活佛,急忙叩头谢礼并许下大愿:“将来如得天下,在此沟修庙建寺,供拜迪安禅喇嘛为大师,弘扬佛教!”多年后,清廷果然在库伦沟大兴土木,修建兴源寺、福源寺、象教寺等三座大庙,册封那位迪安禅喇嘛为涅济·脱因·额尔敦尼大喇嘛,还赐予一座御椅,而且每届必从青海塔尔寺喇嘛教圣地请来一位藏人喇嘛主持这里的宗教事宜。后来又设置席热吐·库伦喇嘛旗,旗王爷就由大喇嘛来兼任,开创了清政府唯一政教合一的旗制。这里又称小库伦,与大北边乌兰巴托喇嘛教圣地大库伦遥相呼应,成为清政府在蒙古地推广喇嘛黄教的两所圣地,香火大盛,经历二三百年,终于取代了蒙古人(也包括女真人)原先崇拜的萨满教。旗,是蒙古语“和硕”的译语,套用了清军队“先锋方队”之意,后变成行政建制,与内地的县制差不多。从此,这个原本荒无人烟的蛮荒之地席热吐·呼日延沟,以奇特的方式繁荣起来了。移来大批庙属“哈日亚吐”(庙属从民),旗庙上的喇嘛曾多到数千人,这里几乎所有东西都与庙上的喇嘛有关,处处弥漫着浓厚的宗教气氛。围绕库伦沟方圆百里,出现了上百个屯落,有的是庙上的图列沁(供柴村),有的是玛拉沁(放牧村)、塔拉沁(种田村)等等,而且那些属民和平民当中,家有三子者,必选其一聪明伶俐的送庙上当喇嘛,就如尽义务兵制一样。库伦大庙上,每年举行几次定期大法事,云集八方香客,同时开马市,引来关里关外商贾交易,热闹非凡。

自1948年搞“土改”扫除迷信,库伦旗喇嘛庙便开始衰落。当时的喇嘛王爷罗布桑·仁钦被拉出去枪毙掉,所有喇嘛遣返还俗,空下的大庙被新成立的政府占用,囤积的财富被充公或分给无产贫民,那高耸威严的正宗大庙兴源寺八十一间庙堂,通通进驻旗政府各机关。一车车堆如山高的经卷、法器、袈裟帐幔付之一炬,法力无边盛行几百年的库伦旗喇嘛教,一夜间灰飞烟灭,风消云散。后到“文革”,对“宗教迷信”再次穷追猛打,红卫兵们干脆以“封、资、修”残渣余孽的名义拆掉了所有大庙,连大门口的石狮子也未能逃脱大劫,被砸得稀烂,所有遣返还俗还活着的喇嘛们,通通被批斗游街,几乎扒了几层皮,进行了一场脱胎换骨的改造。真可谓,世间万物,有一兴,也有一衰乎。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Copyright © 读书网 www.dushu.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15019699号 鄂公网安备 420103020016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