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2月18日既不越位,也不替代

蒋锡培管理日志 作者:刘晓午


不研究中国的市场环境和政策环境,中国的本土企业很难得到有价值的成长。民营企业成长初期的生存战略更需要研究中国的市场环境和政策环境。远东的成长期一直在为生存而战,在实践中不断摸索形成的远东生存战略,使远东健康地活到了今天。

——摘自2010年6月蒋锡培的微博

背景分析

中国在民营资本和国家资本的关系上,一直处于一种微妙的博弈局面,分为4个阶段。一是改革开放之初,国家资本占有绝对垄断地位,民营资本很弱小;二是1992年邓小平“南方谈话”后,民营资本从“必要的有益的补充”变成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三是国退民进,2002年党的十六大召开,民营资本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变成了平等享受“国民待遇”的市场主体,随着国企改制推进,民营资本开始大范围地渗透到国民经济多个领域,在竞争性行业处于主导地位;四是国进民退的回潮,特别是在2008年世界金融危机以后,随着4万亿元投资计划的推出,国家资本开始向竞争性行业进军。

适应外部环境,实现可持续增长,民企必须处理好民营资本与国家资本的关系。如何处理好这种关系?在蒋锡培看来,应该掌握分寸,既不越位,也不替代,进退有余,在合作中发展,必须在不同的环境和阶段,实行不同的策略。

比如在民企发展阶段,民企应该介入竞争性领域,避开垄断性领域,同时积极与国家资本开展合作,形成具有国有背景、红色背景的所有制形式。如远东的第一次改制,从民营企业转为乡镇企业;第三次改制,从股份制企业改为混合所有制企业,通过这两次与国有资本嫁接,远东实现了两次跨越式发展。

在这方面,中国民企失败的教训有很多,一是与政府、国家资本关系过于密切,形成腐败和寻租,导致企业倒塌;二是无视国家资本的主导力量,盲目向垄断性领域扩张,最终成为改革的牺牲品。

行动指南

平衡处理国有资本与民营资本的关系,推进企业持续发展。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Copyright © 读书网 www.dushu.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15019699号 鄂公网安备 420103020016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