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孩子需要从父亲哪里得到什么(3)

斯波克父母经 作者:(美)本杰明·斯波克


当我们说一般男孩在身份认同上更多的指向父亲而较少指向母亲时(女孩正好相反),意味着一个男人本应该主要认同父亲的个人形象、与男人和女人的交往方式以及他的雄心壮志,而从母亲那里他本应该获得对孩子的浓厚兴趣,比如因此让他成为一个学校老师或心理学家。但是,这样的模式过于简单了,一个人的言行举止或行为动力除了以父母的影响为基础之外,还会受到其他一些因素的影响。

女孩首先向妈妈学习怎样做一个女人,怎样与女性打交道,但在童年早期她向父亲学习怎样与人类的另一半打交道。她学到一些显而易见的男性特点,诸如习惯男性低沉的嗓音(有的不习惯这种嗓音的女婴开始时会被吓哭),学习享受爸爸喜欢玩的那种粗鲁一些、勇敢一些的游戏,诸如被抛向空中,或是被爸爸背着绕圈飞跑,学习如何接受玩笑,还有如何撒娇示爱。

这些事情看起来在成长过程中不像读、写、算那么重要,那是因为我们太想当然了,这些都是重要基础,从没有过这些经历,或者在婴幼儿时期从不知道有爸爸这个人的女孩,在日后的生活中会发现与男性相处会遇到更多困难。

3到6岁时,女孩对父亲产生强烈的浪漫依恋,她认为父亲是世界上最英俊、最迷人和最有魅力的男人,他的长相、工作和兴趣,他的个性品质,他与妻子和女儿的关系,所有这些都会影响到女孩最终形成的对未来丈夫的期望,再加上母亲的影响,都将对她行为模式和情趣爱好的形成产生作用。

另外我要说的是,女儿特别需要一位对家庭忠诚、值得信赖的父亲,他有一颗温暖的心,能像欣赏儿子一样欣赏女儿,但是,他不应该与女儿过分亲密,以免在女儿和她母亲之间激起过度竞争,或者使她在青春期时很难把情感转向与她同龄的男孩。

孩子们非常专注地观察、模仿父母,与父母建立亲密依恋,特别是在3到6岁期间,他们往往会把母亲和父亲理想化,热情崇拜父母的美好品格,而忽略他们不太完美的地方。对所有父母来说,那都是令人愉快的一段时光。事实上,直到青春期,孩子们批判父母的需求才会变得强烈起来。

所以,父母不需要成为拥有一切美德的完人,只需要做一个正派、善良、和蔼可亲、通情达理之人就行了。比如:如果父亲恰好是个害羞的人,这可能多少对他儿子有点影响,但是,如果真是这样,大多数情况下也未必是件坏事。这个世界上只存在一定数量性格外向的人,许多有成就的科学家、作家、音乐家和发明家都是属于比较害羞的那类人。另一个例子是,小时候胆小羞怯的孩子,在补偿作用的驱动下,会变成一个特别坚韧顽强的人。

我想说的是,从长远来看,父母们永远无法预料到,自己赋予孩子的哪些生活态度将被证明是最有价值的。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Copyright © 读书网 www.dushu.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15019699号 鄂公网安备 420103020016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