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冬至(2)

传家 作者:任祥


冬至的主要习俗有--

吃汤圆:古代冬至的应节食品,北方为馄饨、水饺,南方则盛行吃汤圆,因为圆代表“团圆”之意。台湾多为南方移民,因此冬至也吃汤圆,一般是磨糯米,搓成红、白两色的小汤圆;另外再做内包甜馅的红、白大汤圆各六颗,主要是用来祭祖,称为“圆仔母”。祭祖后,早期台湾习俗还把汤圆粘贴在门、窗、桌、柜、牲舍等处,祈求神明保佑。不过时至今日,冬至吃的汤圆其实已形形色色,与元宵节差不多。在“春”卷的“元宵节”单元,对汤圆有详尽的介绍。

补冬:因为天气转寒,中国自古就有冬至进补的习俗,据说这个习俗是从汉高祖刘邦在冬至吃狗肉开始形成的。台湾以前也有吃狗肉进补的陋习,但一九九八年已立法禁止。现在冬至多以中药炖羊肉、鸡肉为主,桂圆糯米饭(粥)也是常见的应景食补。

祭祖:冬至祭祖是自古农业社会就有的习俗,清朝康熙二十四年出版的《台湾府志》提到冬至,有如下记载:“是日,长幼祭祖、贺节,略如元旦。”冬至当天,台湾人祭祖与过年祭祖一样慎重,祭祖后还会在祖祠大开宴席,团聚而食,称为“食祖”。

冬至祭祖一般是在当天中午展开,如果有祖祠,则是从清晨开始。祭拜祖先需要准备供桌,供品要准备三牲(鸡、鸭、鱼)或五牲(加猪、羊)、米饭、水酒、十二菜碗(斋菜、干料)、水果与汤圆等。供桌上除了点香烛、上香,还要准备金银纸于祭拜后焚烧。

现在我们到朋友家,如果看到供桌,通常都设在面向天的方位。神明的神像或绘图摆在供桌的右边,左边则摆祖先牌位。供桌的神明,一般在台湾会看到供奉的是(有不一样手印的)释迦牟尼佛或是观世音菩萨,有时也会看到各式样材质的念珠的摆放。

神明、祖先前放有香炉(通常祖先与神明各有专属香炉),两旁为烛火台,一侧或两侧则摆放供鲜花的花瓶。供品依序由内而外为酒水杯(三个杯子为一组)、三牲、净果、甜品、素菜。佛教提倡不杀生,则常见到供桌上放着七个杯子,此乃印度的习俗,代表清水、洗脚水、花、香、灯、香水与食物。

台湾最讲究的供桌是闽南式的三层组:最上层的长案桌摆放神像、香炉、烛台、灯具,中层的贴案桌摆花瓶、供果,下层的八仙桌放置香几净炉、龙烛、酒水杯。

中国人一向很尊敬祖宗,大户人家都还有一个房间专门供奉列祖列宗的画像。在中国古典小说里,常会看到大家族之间发生了什么重大事情,都要到“祖宗祀堂”去审问、发誓,辨明是非曲直。美国迪士尼公司制作的卡通电影《花木兰》,是中国家喻户晓的故事,也把我们的“祖宗祀堂”画得生动活泼,让全世界看过电影的孩子都知道,中国人的祖宗一直都扮演着“执行”家庭重大决策的角色呢。

我请插画家叶子明画这幅祖宗图时,他回忆他的祖母过世前交代家人,以后家中不可以悬挂她的遗照,担心“孩子们看了会怕”。也许她小时候曾被祖宗遗照吓到过。在前页的老祖宗画像里,以前的中国男人还挺享受一夫多妻制呢。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Copyright © 读书网 www.dushu.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15019699号 鄂公网安备 420103020016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