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奸诈的绅士,不列颠发迹史(2)

货币是个什么东西 作者:覃方


商业革命、价格革命与重商主义如同三支燃烧着的火把,在欧洲大陆借助资本主义的风潮开始呈现燎原之势。16世纪初,亨利八世这个傻帽儿为了赚钱养活自己的军队,在英国施行铸币税,引起重商主义派的口诛笔伐。他们中的某位给后世留下了一份文献,名字叫做《论英国本土的公共福利》①,这份文献的作者是谁无法确定,但如果放在今天,此君恐怕会是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

《论英国本土的公共福利》中明确地指出了这一时期的英国货币问题,可归纳为:双本位制下的货币信用问题与平行本位制下的价格动荡问题及其所带来的投机浪潮严重威胁到了经济的稳定(这种概括与当时的主观货币制度存在冲突,当时官方主观认定的货币制度是银本位,但客观流通状况却介于双本位与平行本位之间,动荡不定)。在这种动荡的经济环境下,如何解决货币问题成了英国转型的关键。

在1201年至1492年之间英国共有6次大规模的铸币,1492年至1599年间共有10次大规模的铸币。从铸币的次数上不难看出,新航线的开辟对货币造成的影响非常之大,这是一次真正意义上的价格革命。

大量贵金属流入欧洲市场导致物价飞涨,随之便发生了一系列的货币造假事件,导致各国不断重铸货币。统治阶层用尽浑身解数防止货币造假,但其自身行为却与造假无异。亨利八世的“铸币税”便是极具代表性的造假活动之一,它规定在额定的硬币价值上添加一个溢价,迫使铸币工厂不得不选择在贵金属总量预算不变的情况下加大货币的单位发行量,但越是加大单位发行量,则单位溢价倍数越高。用克扣下来的贵金属应付溢价之后,能否有盈余成了铸币厂决定是否停止铸币的关键标准。所以在这种政策下,除非欧洲的冶金师都能点石成金,否则货币信用的崩溃是迟早的事情。

由于物价持续飞涨,军队与权贵的开支不得不开始紧缩,但不停地缩小开支终归不是办法,于是亨利八世再次萌生铸币的念头。这种行为可以简单地被理解为继续降低货币的成色,但这次却遭到了商界人士以及部分贵族的强烈反对,因此他不得不开始寻求新的解决之道。

亨利八世的铸币行为与卡劳修斯有着本质的区别。在平行本位制下,卡劳修斯的铸币是由于贵金属的稀缺。因此在市场规律下,成色问题在一定范围内会被自然忽略,只剩下贵金属种类之间比价的问题,商品价格的浮动另一方面亦取决于商品的供给量与需求量。在那个商品与货币同时稀缺的时代,卡劳修斯的铸币能够赢得威信是符合逻辑的,而亨利八世的铸币则会酝酿出一场经济灾难,因为在当时的欧洲货币体系下,当成色较低的货币在市场上与足值货币同时流通的时候(即劣币与良币同时流通),规定货币的面额和比价会导致成色好的硬币被持有者用来熔成金属块,然后把它拿到市场上卖掉,则可大赚一笔。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Copyright © 读书网 www.dushu.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15019699号 鄂公网安备 420103020016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