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工厂思维”定败局(3)

世界工厂的品牌突围:从中国制造到中国创造 作者:金伯扬


说到底,依赖外包来发展品牌,工厂赚的还是生产制造的钱。工厂以为自己有品牌,其实并没有实现真正的转型,只是借助外包模式将自己生产的产品打进了国内市场而已。

倘若工厂想以外包的思路来做品牌,不妨听一句忠告:放弃品牌念头,好好做你的工厂。当你把技术改造、流程优化、成本控制这些都做到位了,能够保证产品的品质和交货期,自然会有品牌来找你合作。清晰工厂角色,为合作的品牌做好产品根基,赚取该得的利润,这才是最合适的“正道”。

“工厂思维”的惯性之三是忽视隐形成本。

外贸工厂的大部分成本,都发生在自己的地盘上。哪怕是原材料,最终也会运输到工厂,物流成本也是从工厂开始起算,工人只有在工厂做工,才能领到劳动报酬。最大的成本都是在工厂这个地盘上进行消化的。

老板闭着眼睛也知道成本分摊在了哪几个方面。因为在成本构成上,每年都是那么几项,成本的变动也是随着订单数量、劳动力成本、原材料价格等的变化而发生,比较容易预估。

工厂的主要成本是显性的,容易估算,大致可以提前知道。

当工厂转型到做品牌,很多成本不是发生在工厂之内,而是发生在别人的地盘上,隐藏在品牌发展的进程中。相对工厂的显性成本,做品牌的成本常常是隐形的,而且“潜伏”在工厂老板未知的地带。

做工厂是以销定产——按照订单来安排生产,国外的客户肯定会支付所有的货款,相应的成本很快就被订单本身所消化。做品牌却不是这样,你把产品生产出来,如果卖不出去,那么这些成本就永远无法冲抵,你还得搭上运输成本。什么时候才能完全把货卖出去?倘若老板没底,答案也就只有一个:天知道。

如果你想继续坚持,那你就要在市场推广、终端促销方面进行投入。“潜伏”的成本又被挖掘出来了——在哪些区域投入?投入多大额度?投入后的效果如何?

上一节的案例中,鞋厂老板Tom的6000万元,就是被不断“潜伏”的成本所蚕食掉的。6000万元烧光了,连纸灰都没有留下。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Copyright © 读书网 www.dushu.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15019699号 鄂公网安备 420103020016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