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四节 人机工程和色彩运用(4)

怎样当好工程师 作者:徐明达


2人机系统分析

现代的工业生产基本上都是人(操作者)操纵机器、设备,采用一定的工艺、方法,在一定的环境下,将材料加工成用户满意的产品。从图2-10(图略)可以看出,图2-10人机系统分析机器输入的信号通过显示器上的信息传到神经中枢,经过大脑的思考指挥肢体,操纵控制器使机器按工艺或给定参数工作。而这一切都是在一定环境中进行的。要提高效率、提高工作质量,必须研究“人—机—环境”的最佳配合,这正是人机工程学的核心问题,也是工程心理学研究的问题。

关于人的方面:要研究人的生理、心理特征,测量人体的尺寸(动态的和静态的),了解人体的生理节奏和生物力学等。

人的生命像时钟一样滴答滴答地运行着,人体内的器官和细胞有节奏地变化着和运动着,心脏在不停地跳动,呼吸、体温、血压都在有规律地活动着,这种周期性的动态反映,就是人体生物节律。每23天是一个体力的周期;每28天是一个情绪周期;每33天是一个智力周期。

A状态是指劳动者的生理、心理、情绪都处于高昂、充沛、旺盛的状态,也就是身体状态良好、斗志昂扬、意气风发,好似运动员竞技状态良好,同时技术水平又处于熟练的状态。人处于这样的状态,能高质量连续地作业。

B状态是一种需要改善的状态,也就是人的生理、心理、情绪三要素出现了部分的波动,或者是出现了低落时的状态,需要调整和改善。

C状态是指人的生理、情绪、智力都处于低潮,技术也处于不熟练的状态。这时就应该让这个人停止工作,以免造成事故。喝醉酒是什么状态呢?C状态!不言不语或胡言乱语也是C状态。

因此,要尽量将好的状态用于做重要的事情,努力调整自己不好的状态。

机器设备和工装要适合人的使用。譬如,有人做过研究,如果为美国人而设计的机器装备交美国人使用,其适用程度为100%的话,那么,将该机器装备出售给日本人使用,则适用程度降为45%,而卖给泰国人、越南人使用,适用性(也就是质量)还要更低。这就告诉我们,要保证产品的适用性,必须考虑人体的尺寸和生理心理因素等。

上述的研究结果,提出了工作系统设计的人机工程学原则,并形成了国际标准《工作系统设计的人类工效原则》ISO—6385—2004。该标准提出了人类工业活动以及其他活动中的一般指导原则,对于与身体尺寸有关的设计,身体姿势、肌力和身体动作的设计,信号、显示器和控制器的设计等作了一些规定。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Copyright © 读书网 www.dushu.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15019699号 鄂公网安备 420103020016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