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追求卓越》行动、意义和自我控制(3)

追求卓越 作者:(美)汤姆·彼得斯


人们迫切需要意义,事实上,只要公司能够满足员工这方面的需求,大多数员工都会愿意牺牲相当大的个人空间。卓越企业具备极为强烈的文化,初进公司的人如果无法接受,就只能退出,没有什么中间地带。有位非常能干的营销主管告诉我们:“我对宝洁十分钦佩。它们是业界的顶尖公司。不过我可不觉得我能在那儿工作。”《华尔街日报》的亚当·迈尔森也有类似的说法。他请我们针对这个主题写篇文章,谈谈“我们为什么不想为卓越企业效力?”因为那种企业文化为许多人创造了意义,却也因此让许多人退却。

有些人看过我们的研究成果后曾经问道:“这些卓越企业的组织和文化里是否有一两个陷阱存在?”他们认为可能会有。这些公司拥有强烈的传统,可能会忽略环境的巨大变化。这点的确没错。

不过我们认为,一般而言,卓越企业的价值观几乎都非常注重接触顾客,或是对外取向。由于高度重视顾客,卓越企业对环境的变化具备超高的敏锐度,因此适应力更胜竞争对手一筹。

强大的文化比较令人担心的地方是可能遭到滥用。卓越企业强大的公司文化,让我们在寻求安全感时获得满足。公司满足员工对安全感的需求,从而赋予其人生的意义,员工也会更尽心尽力地报效公司。但是,大多数人寻求安全感时,似乎太容易向权威屈服;企业通过固守的理念赋予员工意义时,又太轻率地使用权力。耶鲁大学的斯坦利·米格兰姆以及斯坦福大学的菲利普·津巴多进行的两项实验凸显出人性黑暗面的潜在危险,结果颇为令人震惊。

第一项是米格兰姆针对服从性进行的实验,许多人都对此耳熟能详。米格兰姆以金钱为奖赏,请受试者到耶鲁的实验室,参与一项电击测试。由受试者对“受害者”施以电击。事实上并非如此,这些受害者是和米格兰姆共同策划这项实验的同事,电击也是假的。此外,实验设计让受试者以为受害者以及电击都是随机选取的。起初,米格兰姆把受害者安排在一个房间内,接受电击者在另一个房间。受试者在身穿白袍的实验人员(扮演权威者的角色)指示之下旋动开关,电击强度从“温和”到“极为危险”。在指示之下,他们执行电击,令米格兰姆大感惊讶、失望的是,这项实验“失败了”。全部受试者将电击开关“一路转下去”,百分之百服从命令,尽管先前在书面测试里,90%的人预期自己无论如何都不会执行电击。

米格兰姆还将这项实验作了调整。他在房间加装窗户,让施加电击者看到受害者因为痛苦而扭动身躯,还一边“尖叫”。尽管如此,80%的受试者依然把电击转到“强”,65%的人甚至转到“极为危险”。接着他让受害者扮演看似很顾家的40岁女会计。他还把这项实验转移到大学校园之外,在市中心一处相当沉闷的地方进行。他让施加电击者握着受害者的手。这些做法都是为了瓦解受试者对穿白袍的实验者命令的接受度。结果全部失效,人们大多依然遵从权威的指示。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Copyright © 读书网 www.dushu.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15019699号 鄂公网安备 42010302001612号